难得岁月静好_分卷阅读14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5 (第2/2页)

已经派了三次要员,结果三次都无功而返,反而损了无数的兵丁粮秣。

    久拖不决之下,河南往东朝山东,往西走山西,往北奔直隶,依稀都在动荡不安。尤其是重阳之后,漕运淤塞因为民乱而无法疏通之后,整个北方的形式都愈发不佳了起来。

    太子刘易因此焦头烂额,作为他的近臣依仗,袁泰几乎和他须臾不离,纵然是家里再多纷扰,他也无力关注了。至于小关氏,她只有避嫌的。

    外头的应酬尚且有国公爷袁兆顶着,可家里的琐事,吴氏病着,长子长媳又借不上力,也就只能袁恭夫妻来做了。

    袁恭拿了自家和吴家舅舅吴明权的帖子,在国子监里给曾文生找了个位置。也琢磨着着人与曾家两房舅舅寻合适的宅子,可给曾家表妹找亲事这样的事情,他一个年轻小伙子,就有些无能为力了。

    曾文珊十七岁了,就姑娘来说,年纪就有些大了,而且这一个白身家的姑娘,却有一门国公府的亲戚,这样的挑亲事好挑也不好挑,挑上一个势力又贪婪的婆家。毁姑娘一辈子不说,自家也是麻烦。

    曾家两房人关系也不近,大房嫌弃二房经商市侩,二房嫌弃大房迂腐。不过相对来说,曾家的二房到是还好相处,毕竟是经商的,人活泛,又有眼色,他们也不过求财求个门路。在这点上,袁恭这么多年在京城混,还是能帮得上忙的。他们对袁恭也自然亲近,等和王文静搭上线了只有更是如鱼得水。到是他们比袁恭更早知道张静安和王文静做生意的事情。

    袁恭绕着弯儿知道了,又觉得张静安实在是个大胆的,只嘱咐张静安只许入股,不许参与经营。张静安此时却只一心向着要跟袁恭往外任上去,打听来打听去也不晓得袁恭到底在谋什么差事,心里发焦,哪里还有心思经营什么生意。

    不过王文静是个办事靠谱的,她与慧能大师允诺,她的福慧行头一桩生意做得就是从南边从海路往京城送米。两个月都过去了,据说米已经上了船,大约真到了腊月的时候,就能到京城了。

    吕方也是很能干的人,现如今,米铺已经开张,左边铺子廉价卖米,右边铺子已经搭起了粥锅开始施粥,事情做得妥当又低调。

    如今谁都知道桂花胡同的安平粮铺,平价卖米,旁家的米价都是二两三钱银子一石,只有安平粮铺还跟平常年份一般,一两三钱一石,但是不许多买,一天就是二十石,一家人只能买十斤。多了不卖。

    粮铺另外一边还开了半扇铺子施粥,两口大锅,早上城门开就升锅,晚上城门关就熄火,一天八个时辰,不断的糙米熬甘薯,不比人家插筷不倒,手捧不漏,但是人家热腾腾的管够。这样经营,已经一个多月了,京兆衙门都习以为常了,例牌排两个衙差守着胡同口。不长的一条桂花胡同,左边排队等着施粥,右边排队等着买米。一般施粥的一直站到天黑,买米的开门不过两个时辰就都卖完了。伙计们都熟练,一个十斤的小斗放在那里,一手交钱,一手称米。一人就给买十斤,谁扯皮拉关系都没用,粮铺的主家是明珠郡主,人家不求财,不求缘,就图个行善。

    这么cao作,还是程瑶给出的主意。一则张静安存粮并不多,一早平价大开卖,几天就能被人抢空,而且有钱买粮的,说不定都是有钱人。那些没钱的,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