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8 (第1/2页)
看啊,要么是她偷了李家某位郎君的创作,要么就是在李家待久了,好歹沾染了点文气。” 王令佩将这话听了进去,事后反复思量,觉得母亲的第一个猜测是不成立的。 李家是世家,规矩极严。 且姑母在李家的地位并不高,远没有达到剽窃了族中子弟的诗作却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诵读出来的地步。 王令佩更倾向于小万氏的第二个猜测,久居芝兰之室,其身也香嘛。 与王令佩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当年参加过唐宓抓周宴的那几个贵女。 啧啧,那时候的王怀淑,可是连唐太府的遗作都敢拿来说是自己的原创哇。 足见其人品。 不过,王怀淑嫁入李家后,很是低调了几年。 低调得许多人都忘了她曾经的“丰功伟绩”。 若不是这次的桃花诗,相信很多人依然想不起还有王怀淑这号人物。 桃花诗的惊艳,也让不少人对李家的家学渊源佩服不已。 好吧,写出桃花诗的虽然是王怀淑,但绝大多人都觉得功臣是李家,是王怀淑的夫君李其珏。 谁让王怀淑有那么糟糕的历史呢? 谁让现在的李家风头正盛? 五年前,李十八郎李寿一人对战十几个世家的优秀子弟,一战成名。 李家竟也有了复兴的迹象。 当初,李祐堂答应了李寿的三个条件。而李寿那三个条件中的第一个,就是要求李氏子弟参加来年的春闱。 直到李寿提出要求的那一刻,不管是那些跟李寿对赌的世家,还是李家,都明白了李寿这般大张旗鼓“挑衅”诸多世家的原因。 明白了,也晚了。 那些世家不管心里怎么骂李寿坑人,到了春天,还是捏着鼻子派出子弟去参加科举。 只不过,他们到底存着不忿,并没有派出族中最优秀的子弟,而是在旁支中随便点了几个人。 李家原本也想这么做,却被李寿的一番话劝住了。 李寿的意思很明白,圣人极力推行科举,考试选才的大势不可阻挡。 李家式微,朝中并没有多少高官,若是还是遵循旧制,靠推荐出仕,短时间内,李氏很难复兴。 不如趁着这次机会,李家将族中最优秀的人才全都推出去。 李家识趣,圣人自然不会亏待。 只要族中子弟在朝中有了位置,何愁李氏不早日复兴? 而且吧,这次是李寿挖了坑,李家也是受害人。 李家完全可以做出被不孝儿孙算计的苦主模样,如此既能参加科举,还不必背负“世家叛徒”的骂名? 毕竟,同时参加科举的,还有其它的家族呢。 若要说背叛,也是大家一起背叛! 李祐堂听了李寿的这番话,一个人坐在祠堂里呆了三天,出来后,拍板:好,我们参加!而且会派出最优秀的子弟。 第二年春闱,李家最杰出的新一代几乎是倾巢而出,除了李寿。 李寿表示,他已经有了官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