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晋生活录1v1_第六十四回 母凭子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回 母凭子贵 (第1/2页)

    因着胤禩在工部办差表现突出,而他如今已是多罗贝勒,前头几个兄长也只是贝勒,便没有给他升爵,而是将他的生母卫氏册封为了良嫔,仿佛觉得不够,没多久,又给升为良妃。

    晼晚对于自己这个婆婆良妃,十分有好感。且在这里为她正名一番。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以为清朝出身辛者库的后妃只有良妃一人,且是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所谓辛者库,满语称浑托和,是半个佐领的意思。在中多次提到:内管领,即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相当于皇家后勤部门。

    有些辛者库人是罪籍,而大多数辛者库人则是正常的包衣籍。参见杜家骥先生对辛者库的研究。其中明确说明,辛者库人绝大多数并非罪籍,且可以入朝为官。其职务也多样,辛者库出身做到大学士(如百龄),内务府总管(如来保),都统(如迓图),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如徐元梦,曾被康熙帝打入辛者库)的大臣都有。

    良妃卫氏系满族人,原姓觉禅氏,皇太极天聪年间投靠成为包衣,因家族人少被正常编入浑托和(辛者库),为皇帝世仆,并非缘罪入。

    关于良妃家族在中记载的觉禅氏家族职务,有膳房总领、御前二等侍卫等职务,后良妃的兄弟噶达浑在康熙时还出任盛京佐领的职务,为正三品官。至于为何觉禅氏被称为卫氏,待考。

    且清朝后宫制度十分严格,宫女不准随便离开工作的宫殿,要离开宫殿,行走必须二个人一起。另外,皇帝要和后妃见面,除了皇后以外,都只能由皇帝召后妃去皇帝的寝宫相见。

    在这样等级制度森严的宫中,卫氏能成为康熙后妃,绝不可能是什么有心计主动刻意勾引,而是系经内务府上三旗选秀进宫。

    之前其实提到过清朝的选秀制度,除八旗秀女外,还有包衣三旗秀女,即内务府满洲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佐领和管领下各种职务等的包衣之女,年至十三即阅看,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也要经过皇帝的“御览阅看”,也是皇帝纳妃的一个正常途径。

    良妃能够从包衣秀女中被选中并成为康熙后妃,她自身条件是极为出众的。燕北老人里说她:“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不可尽信,但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

    此时康熙的后妃中,生前获得妃位的后妃仅仅五人,其中良妃卫氏就占一席位。卫氏的妃号“良”字宜用满语释义,其满语含义为:敦厚,忠良。为一美誉封号。中对“良”字的汉语释义,也皆为美好嘉义的含义。

    而康熙出身包衣的后妃,除了良妃,还有很多,包括四阿哥胤禛及十四阿哥胤祯的生母德妃同样也是包衣秀女里选出来的,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也是包衣出身,死的时候都没有得到册封,只是个庶妃,还是死后不断被后世加封。故良妃并不是康熙后妃中母家地位最为卑下者,更加不是什么清代各朝所有受封妃嫔中最低的。

    胤禩出生后,也并非康熙嫌卫氏出身低微,不能由她教养。而是清宫规定,只有嫔位及以上的后宫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即便有资格抚养皇子,也不能把孩子留在自己宫里。

    清祖制,皇子生,无论嫡庶,一堕地,即有保母持之出,付乳媪手。也就是说从呱呱落地起,皇子就不能跟母亲住一起,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养育。像宜妃生五阿哥胤祺时,已是宜嫔,但胤祺还是抱到了太后身边。每年只能依清宫礼制与母亲见面,不是特定节日,平时也是甚少见面,见面的次数两只手就数得过来。

    母子相见时也要按照规制来,言语交谈不能过多,更不要说像寻常母子那样亲近。但胤禩和良妃,感情仍然十分深厚。

    另外,后宫中诸妃嫔也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尤其是大清,不许生母养育孩子,也是为了让女人不许干政。宫里的女人除了皇后管理六宫诸事之外,一众妃嫔无非就是为皇家传宗接代,再就是讨好皇帝欢心。

    男人大多是好色之徒,拥有无上地位的皇帝尤甚。

    纵观爱新觉罗家,清太宗皇太极先是娶了博尔济吉特氏生了三个女儿,担心生不出儿子就娶了博尔济吉特氏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后来的孝庄太后,孝庄貌美聪慧但是并不得宠,皇太极又看中了她的亲jiejie海兰珠。皇太极死后就发生了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的所谓“多尔衮盗嫂”的事件;皇太极、多尔衮luanlun在先,顺治皇帝也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