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寻青记 (第4/4页)
事还当胡青为贵客给了一间客房安置。 吴清宁颇有些恼怒和头疼友人胡青的放荡不羁。他本是恪守礼教的人,因此有时也疑惑自己是如何与这游侠诗人成为了朋友、知心人——大概是昔日驿站时,狐鸣哀哀,亦不知缘从何起,一往而情深。 八年后,昔年的侍郎吴清宁成了辅佐幼帝的右相,而胡青也因其诗词才力名气得了被御笔钦赐的一个闲官。 得了官职的胡青仍旧不忿,不改其散漫、随性,在诗词里痛骂长安的望族名贵,被贬又被迁,出入长安几回不改他的性子。而当有人告到吴丞相处时,对方慢悠悠地拿出胡青痛骂他的诗词,一言不发。 他人看权倾天下的吴丞相不把这胡青当一回事,那么其他人也只好将他看作一个笑话。虽说气也不能这么憋着,但打听过的人都知道这胡青与吴丞相的“因缘际会”,而等那嚣张的胡青踩过吴丞相的底线,届时不都不用他们出手…… 吴清宁知道他辅佐幼帝必然会招致闲言碎语,但胡青的诗词仍旧是伤了他,长庚难道不懂吗? 坐于花园亭中的吴清宁默默地注视着胡青种下的花,回想起驿站时与他共枕而眠的胡青,年轻的他们不仅交谈诗词、国事,还曾耳鬓厮磨,情意绵绵。 “子舒乃辅国之士也。” 即使是黑夜中,吴清宁也感受到了胡青诚挚的眼神和他们十指相扣间的炽热温度。 事到如今,两人的生疏是因为地位悬殊、人生境遇么? 吴清宁慢慢阖上眼,模糊间听得胡青的呼唤,睁眼环顾,繁花似锦的园中只有他一人。 隔了几天,便听到府中丫鬟闲聊:前几日那胡青与伴租船游湖,想在穿上耍剑结果不慎落水,着了风寒。他的朋友们花钱找了大夫,但是现在仍烧得厉害。 吴清宁浑浑噩噩回到书房,正巧书架上那本露出了一角的,他将书整齐放好,坐在书案之后良久未动。 那胡青自从落水烧糊涂后,昔日的好友尽散。门可罗雀,院生芒草,仅有一老翁照料他日常起居。 吴清宁下朝之后曾让马车经过胡青的居所,却也仅仅是经过瞥了眼那荒凉小院的漆迹斑驳的大门。 这仿佛是一场比量谁更加耐不住苦闷的比赛。 吴清宁趁着休沐着便服敲响了那小院的大门。 老翁启门而看,见是那位自主人落魄后慷慨接济又隐去姓名的男人便有礼地迎入院中。院中杂草无人修理,树上果实腐烂在砖瓦上,养尊处优的丞相吴清宁一时无语,便无视了这些扰人心神的事物,跟着老翁直径朝胡青的房间走去。 未见人,先闻其声。 胡青状似疯癫的笑声感染性地牵动吴清宁的嘴角,但后者极快地隐下这不合适的笑容。 老翁识趣地退下,吴清宁轻松地推开胡青的房门,只见散落一地的诗词纸稿中,墨水从桌沿淌落、凝滞,单衣凌乱、头发蓬乱的男人席地而坐,拿着纸稿大笑。 吴清宁心中绷紧的弦却松下,恭敬地作揖:“胡兄,别来无恙?” 胡青眼眸明亮,毫无疯癫、糊涂的痕迹,但又是一番狂人的姿态:“子舒,我可把你盼来了!” 吴清宁早已从那老翁口中知道了胡青装疯卖傻的可能性,如今当面一见难免莞尔。 “我想你病了,特地带了一瓶酒我喝着让你看。”吴清宁玩笑道。 胡青拍大腿:“我现在既没病也没酒,你看这酒……” 吴清宁微笑:“当然是你的。” “来来,我刚写的诗。”胡青起身便要贴近吴清宁,两人一同坐在诗稿间,畅所欲言。 吴清宁仍不确定:胡青这落水的烧究竟是否落下了后遗症,若说他未性情大变,那落水前两人的嫌隙又是如何?现在倒像是他青年时的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与他也无矛盾和生疏。 如今这般,不好吗? 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