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第1/2页)
徐妍在店里落了座,点了份过桥米线和一份包浆豆腐。 十五块的套餐,上来一堆碗碗碟碟。 没来云南之前都不知道,原来在当地吃顿过桥米线是这么隆重的事,徐妍自己是江苏的,大学和工作都在海市,这回以前基本都没出过包邮区。以前看街上到处都有云南过桥米线,也吃过几回,没觉得多新鲜,感觉就是把包邮区常吃的面条换成了米线,添点丸子菌菇和豆芽这类平时不怎么往面条里加的东西,装在砂锅里一块给你送过来,伪装一下外地风味。 但其实吃起来也无非就是那样,跟吃面条差不了太多,还比不上这几年火起来的螺蛳粉,毕竟人家螺蛳粉光靠酸笋就能自建IP,现在大大小小的螺蛳粉店恨不得开遍全国。 真的到了云南才知道,原来正宗的过桥米线跟外地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人家是拿砂锅装了guntang的汤底,米线另装一个碗,再把各种配料分装在各个小碟子上,让你自己夹米线和配料进锅里烫熟再入口的。 一顿米线吃下来,还以为自己在烫火锅,这才终于懂了为什么要叫“过桥”米线,这装米线和配料的碗碟在桌子那头,非得往面前的锅里烫过了才能送进食客嘴中,真跟过了道桥一样。烤包浆豆腐也是当地的一道特色。平常见到的无非是水豆腐、老豆腐,做法也都是麻婆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汤什么的,最多有些人把豆腐往油锅里炸、或是放在铁板上煎,做成臭豆腐和铁板豆腐之类的小吃。 基本就是拿豆腐当各种调味料的背景板,吃个调料味。 但是包浆豆腐不一样,包浆豆腐本身就不是寻常豆腐的口感,外皮跟普通豆腐没两样,但里头却是流心状,像是薄薄一层皮里包着一口浓得发稠豆浆,咬下去真是一口爆浆,比什么温泉蛋、爆浆芝士球口感爽多了。 这豆腐太好吃了,都不用什么杂七杂八的调味料,往铁架上一放,表皮被火烤的焦焦脆脆,里头还是软软的流动状,随便蘸点店家给的蘸水辣,完全秒杀其他豆腐菜。 简直惊为天腐,徐妍为了这豆腐还专门跑传说中的豆腐大镇屏镇去了一趟,专门围观那里的人是怎么做豆腐的。 到了屏镇才看见原来生活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 傍晚六七点,下班以后,几个人凑在豆腐的烧烤架边,慢悠悠地给豆腐翻面,桌上几碗辣子,手边还有酒,一架豆腐,三五好友,各个脸上都带着轻松和愉悦,嗓门老大地胡侃,从闲聊调笑到后来酒入喉肠,表情渐渐有了变化,有人趴在酒瓶上哭自己感情不顺女友出轨,有人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说明天又有什么心愿,各种心绪,各种姿态,能聊一夜。 这才是生活的节奏啊。 以前在海市,吃顿饭跟打仗一样,半个小时的纯就餐时间就已经算奢侈了,店里的人也是各个行动迅速,点餐叫号吃饭走人,到了饭点,每张桌凳都得迎来送往许多人,可能都不一定能把木头板捂热。 那天离开屏镇前,徐妍在街上坐着看这些人,不知不觉就看了一整夜。 心里原本塞了好多心事和好多愁绪,对未来的规划,对自己的想法,人生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回到职场又该怎么解释这段只花不赚的空窗期……明明哪件事都是她在太阳落下后就开始不断犯愁的理由,可是眼前的画面又让她觉得,生活真是挺美好的,什么东西都不该拿来忧愁的,尤其是这么美好的夜晚时间。 ***** 米线吃完,徐妍看了眼时间,还早,离十点还有大半个小时。 不想提前去政府大厅里等着,毕竟是人家行政的地,气场都是生硬的,哪有米线店里那种食色烟火味。 橱窗后边的水不停咕噜噜地冒着泡,水汽袅袅地从锅面飘出来,还有各种食材的香味,门口摆一炉炭火,上边放着豆腐,慢慢翻面慢慢烤,迎面就是风吹树摇,人行车跑,一派又忙碌又悠闲的人间生活相。 真是挺舒服的。 徐妍迎着阳光微微眯了眯眼睛,觉得今天天气可真是好。 这才九点多钟,阳光已经照得人一身冒汗了,再几分钟得是个让人头昏脑胀的艳阳天了吧。 正陶醉间,忽然感觉眼前人影一闪,睁眼去看,之前在酒店里见着那个气质颇佳的小伙已经越过她,进了米线店里去了。 怎么这么不巧,他也来这吃早点的? 徐妍心中警铃大作,悄悄偏了头去看。 他一手拿着电话在听,一边站在点餐台前望着菜单,然后看起来正想点餐那会,电话那头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他突然低下头去从衣兜里掏出张小卡片来。 巴掌大的小卡片,花花绿绿。 不像名片,倒像是张酒店里的门缝小广告。 就是那种旁边印着个衣着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