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27节  (第1/3页)
    李贽: 真理越辩越明。诸位也不必过于沮丧,且看如今的风气也比之前要好多了。    自从仙画出现后,程朱理学的门生早就呈鸟兽散,剩下的不过在苟延残喘,而民间的风向也逐渐刮到他们这边了。    就好像朽木上冒出了一点绿芽。    【所以,孟德尔的信件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如果达尔文能看到孟德尔的信件,或许他的进化论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且他也能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十个儿女三个早夭三个不能生育,以至于遭受了莫大的痛苦。】    十岁的小姑娘躺在病床上,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眼睛。    伏在她病床前的玛丽亲着她的小手,痛苦的    流下了眼泪。    在一旁的达尔文也泪光闪闪。    【因为,孟德尔的理论所揭示的正是遗传的规律!】    【大家都知道遗传,也认可遗传,即使在古代,也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    【但为什么龙生龙?为什么你是秃顶,你的儿子就也会变成秃顶?为什么你是瘦子,那你的儿女大概率也会是瘦子?在达尔文的那个年代,已经有一堆科学家对此刨根究底。】    【那时候流行的是“融合遗传”说,大概意思就是,父亲的特点,和母亲的特点,在他们下一代的身上会相融合在一起,类似于红色的牵牛花和白色的牵牛花结婚后,会生下粉色的牵牛花宝宝。莴苣姑娘和秃头王子结婚后会生下有着正常头发的宝宝。】    路小柒用恶搞的图像呈现了牵牛花和莴苣姑娘,看得人会心一笑。    即使是没听过格林童话的古人们也能明白这个梗。    ……    现代生物学的“遗传”这个名词,在华夏古代的意思是“留传”。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里写, “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明末《二刻拍案惊奇》中写: 只因制造之药,其方未尝不是仙家的遗传。    所以当仙画说出“遗传的规律”时,大家都摸不着头脑。    但她一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民间俗语后,聪明人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原来遗传竟然是这个意思!    而且它还有规律!    张仲景和孙思邈这样游历民间见多了病例的大夫拧起眉,他们的确见过很多父辈有病,然后子女也会同样得这种病的例子。    这与遗传的规律有关吗?    明皇宫内。    朱棣喃喃自语: “对呀!为什么种瓜就一定会得瓜,种豆就一定会得豆呢?”朱元璋瞪他一眼: “你读书读傻了吗?”    他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还需要去想为什么?傻了吧!朱棣不说话,免得再被打。他心里隐隐觉得,这里面或者是蕴含着一个大学问。    朱棣不由得变得兴奋起来。    想起来,又怨念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四哥。    朱棣:.……又怎么了?    民间。    那些人到中年,甚至是人还没到中年头顶就呈现地中海的男人们顿生绝望之情:..…!!!    简直想要大哭一场。    意思是,他们的秃顶就会这样一直遗传下去吗?即使找头发浓密的姑娘也不能改善?    不要啊!!!    当然有更多的人眼睛一亮: “知道了遗传的规律,是不是就可以生出更健康的更聪明的后代?”反应过来的人都开始正襟危坐,尤其是对后代心切的帝王们。    就连刚刚不屑的朱元璋也多了几分认真。    朱棣默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