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晚唐浮生 第1403节 (第1/2页)
历史上的时空,杨行密成功地打了一次缩小版的“淝水之战”。朱瑾带着李克用“赞助”的五千骑兵,阵斩庞师古,挫败了朱全忠南侵的念头。 坐镇宿州的全忠闻前线失败,直接撤兵,北上邢州打李克用去了。 再往前,淮南爆发的大战更是不知凡几。 守江必守淮,没了淮河防线,定都金陵的南朝容错空间太小了,一不留神就要被灭。 “陛下,其实淮南自唐以来,就心向朝廷。”中书侍郎萧蘧跟在他后面,说道:“安史之乱时,淮南便没让叛贼得手。藩镇割据时代,河东、剑南、淮南作为三大名镇,皆为朝廷所有。也就唐末以来,中枢权威丧失,方令杨行密得手。” “唔……”邵树德看向远处的农田。 已经过了春社节了,田野中有不少百姓在进行春耕,看到黄伞盖后,纷纷拜倒在地。 邵树德明白,淮南的态度是“坚决支持中央”、“谁在中央支持谁”。 其实这已经够了。 作为南方开发最成熟的区域,淮南心向中央,那么海量的茶叶、丝绸、粮食便为朝廷所有,同时也对江南产生着极强的压迫力。 一等国道修到扬州,也是为了将淮南更好地融入整个北方经济圈。这里有着媲美江南的水运条件,有肥沃的土地和温暖的气候,还比江南平坦、田地更多,就农业时代来说,绝对不输江南。 只要你别把它玩坏,来个黄河夺淮入海之类的把戏。 邵树德信步走下大堤,踩在松软的田埂上。 农田之中,碧绿的麦苗长势良好。 河沟之内,犹能见到灰黑脊背的鱼儿。 芦苇正中,野鸭扑飞而起,落下几片羽毛。 稍远之处,桑林密密麻麻,延伸到远处的天边。 渔人驾着小棹,在河面上划来划去。待在夏日,这些河湖之上,便会满布菱角、荷花,河湖之内,螃蟹、游鱼密密麻麻,肥美无比。 一年两熟,又有丝茶渔盐之利,还有发达的航运及海贸,淮南确实是好地方。 随着暖期的逐渐结束,经济重心的南移,确实不可避免,地理优势太大了。 “该去扬州看看了。”邵树德回到了驿道上,看着晴朗的南方,说道。 此世的他祖籍淮南,后世的他还是淮南人,两世为人,都与此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时看到淮南的一草一木,就很容易陷入回忆。前世那些早就泛黄甚至快要遗忘的记忆,一股脑儿涌了出来。 回忆啊回忆,让人着恼,又让人沉醉。 午夜梦回之时,他都有冲动,想要回到三十年前,哪怕皇图霸业毁于一旦。 清醒之后,他哑然失笑。他不是想回到三十年前,而是想回到那个精力充沛的壮年之时,回到有老兄弟陪伴的峥嵘岁月。 时光最是无情,消磨了多少豪情壮志。 萧蘧也看向南方。 扬州是陛下祖籍所在地,但自武周以来,已经过去二百余年了,与家乡的联系早就断了。 听闻太子领兵攻淮南时,就有人前来攀亲戚,结果是乱鞭打出。 陛下对扬州,应该只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心情。 他真正想去的,可能还是南京。 西京三大内(太极、兴庆、大明三宫)、东京两大内(紫薇、上阳二宫)、北京临朔宫,圣人都住过几年。南京扬zigong已经完工大半,收尾工作一两年内即可完成,现在其实已经可以住人了,圣人或许想去看看? 他也对南方非常好奇。 圣人总说天气变冷,南方将来会变得更加宜居,会成为财赋重地。说得多了,萧蘧就愈发好奇,想领略一下江南盛景。 其实他现在已经有些感受到了。 北方很多地方,渐渐已经无法两年三熟了,开始向一年一熟的方向滑落。而南方却可一年两熟,长此以往,财富分布将彻底逆转——从徐州一路南下,他看到了很多征兆。 大势如此,浩浩荡荡,无人能够改变。或许,该多派一些家族晚辈到南方去了,投入更多的资源,以占得先机。 离开楚州山阳后,圣驾沿着漕渠南下,过安宜、高邮,抵达扬州。 这个时候,烟花三月已近在咫尺。 第061章 淮南行之二 突如其来的暴雨很快便停歇了。扬州城被洗涤得容光焕发,风姿绰约。 紫烟白塔,绿肥红瘦,小河似带,绿草如茵。 郊野之中,千顷良田,麦色金黄,丰收在望。 长江之上,船帆点点,千里相隔,一日而还。 春天到来之时,暖风熏得游人直醉,听闻也正是这股气息,令扬州留下了诸多浪漫诗文和风流传说。 江左形胜,广陵荣乐,不知道消磨了多少阳刚之气。 邵树德对扬州有特殊的感情,但他也知道,他在这个时空无法填补那种感情,他能找到的,唯有失落和怅然。 入眼所见,到处是熟悉的小溪碧野、烟村田园和鸡鸣犬吠的古老画风,而不是他记忆中已经模糊的井架、码头、轮船和高楼。 其实这样也很好,真的很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