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太平歌 第14节 (第3/3页)
她对江南最了解的只有是粮米和生丝织品的生意。她不能拥有权力,那就需要很多很多钱,多到能影响到很多很多人才行。 野心这个东西,生出来就收不回去了。 内阁的八位议政大臣,大半都出身江南,南北之争积弊已久,周家出身江南,当年能扶摇直上,是因为扶持两位门生入了内阁议政,所以彻底笼络了文官,有了拥趸。 悍勇如裴岘,这帮北地文臣,裴岘年少权臣,虽然一直领的是七品的按察使,但是权力一直盖过巡抚,以小管大,一直是陛下的克制江南党的手段。 只是后来上京城内讧不断,边疆一直受扰,裴岘就领了兵去守河西,朝中人都觉得是他和江南文官低头了,也可能是他对上京城失望吧,自此再没有回过上京城。 “陇西回信了吗?”,赵幼澄低头看着书,边问冬青。 冬青正站在廊檐下和小女婢们训话。她自己年纪不大,但是说话做事非常有条理,将太微宫中的女婢们管的服服帖帖。 正说着见守门的人进来说信到了。 赵幼澄拆了信,来信的是舅舅。和往常一样,只是问候,不曾说什么。只是信的结尾,舅父说了句,近来族中有人走了张大人的路子,进了户部。 他到时候会送族中几个子弟来上京城求学。 赵幼澄反复思量,走了户部右侍郎张缙的路子,张缙这个人她知道的不多,但这人是松江府人。 冬凌回来的很快,进来报说:“再过几日剩下的行李就都到了。” 冬青还在熬药,冬凌长话短说:“殿下吩咐的事,我打听清楚了。江南的夏粮已经出发,漕运走得慢,只是听说现在停在江都,其他的打听不到。” 赵幼澄一听就知道为什么。 向来江南的夏粮没有全乎进京的,走一路丢一路,漂没只剩六七成都算高的。陛下难道不知道吗?大约是知道的,但是没办法。 户部等着米下锅,内阁的条陈已经获批,就说明大家都知道的。 “我知道了。” 冬凌又说:“咱们在姑苏的粮米生意不够大,要是北上,怕……” 赵幼澄随手翻着账本:“怕什么,上京城龙蟠虎踞,只要不张扬没人会说什么。何况我们是江南粮商。” 冬凌出去后,她还在看账簿,谁能想到文敬太子长女,算学和买卖做的极好。 冬青端着药进来,就见她还在看,劝说:“殿下这样,我明日就和吴太医照实说。我看这里没人管得住殿下,殿下还是进宫去养病为好。起码有人管着殿下。” 赵幼澄放下笔问:“冬葵呢?” 冬青抱怨:“自从进了上京城,冬凌和冬葵就不见踪影,他们兄妹就算是武艺再高,也不能这么擅离殿下。” 赵幼澄失笑,冬青还是和姑苏城一样,呆在内院里,总是有些天真。但是冬凌和冬葵就不一样,他们两已经感受到上京城和姑苏城完全不同了。 “怎么愁成这样?我知道你辛苦了,太微宫上下都是由你cao心,你若是太累,我管陛下借一个女官来帮你,如何?” 冬青以为她动气了,立刻跪下:“奴不敢。” 赵幼澄也不抬头:“起来说话,你若是不想让女官进来,那就尽快看看哪些得用的人手安排起来。冬凌和冬葵,我另有用处,以后他们不会呆在内院里。上京城不是姑苏城,可以关起来门过自己的日子。今天你也看见了,我这里谁都挡不住,他们都可以不请自来,登堂入室。” 冬青这下真的害怕了,脸色一变,满脸紧张:“殿下,我尽快把人提起来,以后不禁通禀,谁也不准进内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