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着别墅穿八零 第390节 (第2/3页)
,你们吴家人是真把她当亲闺女疼。”张芬有自知之明,论照顾孕妇和产妇,吴姥姥和郑有娣哪一个都比她有经验。 知道苏舒之后几个月有人照顾张芬就不争这个活了。 想到这张芬又和苏舒说,“知道我打算把工作转去农场,张宝根还打算让我把工作让给他,让我直接去农场跟着你们养老,说反正你和女婿上班工资高,养得起我,还说他那么大岁数了,因为没工作到现在没能讨着老婆,让我这个当姑姑的心疼心疼他。” 这要是几年前张芬可能真会心软,觉得女儿和女婿工作好,收入高,不差多养她一个,而且她是去照顾女儿,也不算是没出力白吃饭的,然后就真被张宝根说动了,答应了。 可现在张芬想得就多了,想来想去,张芬都觉得张宝根脸真大。 “你和女婿再好,那都是你们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我有手有脚,也有工作,我好好干,退休了还能领退休金,我才不能干这种蠢事呢。” 张芬把这话和邻居说的时候,大家都夸她变聪明了,上班的时候,就连厂长见到她都夸她。 被这么多人一夸,张芬就更坚信她这次作对了,心里骄傲着呢。 “妈这回真是聪明。”苏舒直点头,总之一顿夸就对了,把张芬夸自信了,夸高兴了,以后张家就一分钱都别想从张芬这里要走了。 ? 第711章 回到农场 苏舒做月子用不上她,所以在津市住的这几天张芬一脑门钻进招待所的厨房里,灶上时时刻刻都给苏舒炖着汤,哪怕苏舒和梁振国带着她出门玩了,张芬也花钱找厨房师傅帮忙看着灶上的火,一定要让苏舒随时有胃口都能喝上一口热汤。 两天后吴姥姥和郑有娣也到了,人多了,总算是在出发前把张芬带来的那些杀好的鸡鸭都吃完了。 张芬是在吴姥姥和郑有娣到的第二天回的白云县,她要上班,既没打算去农场工作,就要尽早回到岗位上,毕竟等苏舒生了,她还打算请半个月假去农场,可不能这个时候也请长假让同事忙这么长时间。 张芬离开后,苏舒一行人在津市又呆了两天,直到苏舒一行人踏上回农场的火车,苏天荣也依然在京市。 时隔七个多月再次回到农场,苏舒发现农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汽车驶入农场开在街道上就能看到农场盖起了很多新楼房和新工厂。 梁振国特地让小常开慢点,还四周转了转,给苏舒和吴姥姥郑有娣介绍农场最近的发展。 农场有了自己的百货,商品琳琅满目,一点不输市里的大百货。 农场有了第三个市场,那里不卖菜,不卖水果,这里的摊位都是私人商贩,卖的商品那叫一个品种繁多的。 学校的门口,工厂门口,电影院门口,还有几个市场门口,也出现了很多卖美食的摊贩。 正好是放学时间,摊子周围围满了学生。 梁振国和苏舒说,“农场的农业生产大多数都用上了机械化,所以能省出很大一部分劳动力,这一部分人就进城打零工,脑子活络一些的就支个摊,一个月赚的钱,比工厂里的职工都多,守陈一些的就去工厂或者码头打零工,赚的虽然是辛苦钱,比一直待在村里种地,一年算下来也能多赚不少钱。” 农业机械化既能保证乡下生产,还能让很大一部分人进城赚钱,所以安田农场的百姓,只要不懒,这两年都过得不错。 以前一个季度都吃不上一次rou,如今勤快一点的人家一周都吃上两上顿rou,普通一点的人家,只要舍得,一周吃一顿也不算什么问题。 百姓收入高了,精神面貌就好了,口袋有点钱,再加上农场宣传做得好,所以都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都很支持和鼓励孩子多读书,农场今年又要新盖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了。 百姓有钱了,农场也有钱了,农场有钱了就能投建更多的基础建设,如今农场的街道也扩宽了,一眼看去,又干净又整洁。 “嫂子,我在市里的亲戚周末都爱来我们农场逛呢,有吃有玩,农场还建了公园,把以前荒废的老地方都重新修整起来了,还请了专门的讲解员,好多人都愿意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