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林_慕林 第4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慕林 第421节 (第3/5页)

使得他这个同胞兄长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随着他迎娶了曹家女,获得了两大军中势力的支持,他便成了最受看好的储君人选。哪怕反对他的人很多,却没几个能动摇他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弟弟,他也得不到曹家青睐,没有曹家青睐,他也不可能在储君之位上坐得这么稳。他今日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托了弟弟与岳父的福。

    相比于岳家的强势,弟弟明知道他与其未婚妻有染,还能装作不知情的样子,接受了他们的私情,并答应会寻一个合适的理由中止这桩婚约,让萧明珠能以一个相对体面些的方式进入他的后宫,而不至于被千夫所指。弟弟为他真的做了太多了,他却连给萧明珠一个名分都做不到,实在是对不住弟弟和萧明珠两人。

    然而,他没有办法。在确保自己顺利继位登基,坐稳皇位之前,他不能冒任何触怒曹家的风险!弟弟是很重要,可他远在千里之外,真正能保他上位的,依然还是曹家!

    皇帝当时结结巴巴地向先帝解释了自己的苦衷,然而先帝却道:“你这孩子,虽说行事谨慎,却少了胆气。你如此畏惧曹家,倘若你继位之后,曹家有不臣之心,你真的能守住我大明的江山么?!朕怀疑你做不到!若是如此,朕当日还不如把你弟弟叫回京城来算了!他比你有胆气,也比你聪明能干,更比你坚强!若是他坐在你这个位置上,想必会做得比你更好吧?朕也不必担心死后江山易主了。可惜朕竟把他过继出去了!明日还是下旨让他回归本家算了!”

    这话当时可把皇帝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忽然意识到,原来已经过继到燕王府的弟弟,也会有威胁到他储位的那一天!

    第1582章 矫诏

    皇帝当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想找先帝问清楚,是真的打算这么做,还仅仅是说说而已?他也知道先帝因为自己过于迁就曹家人而生气,兴许先帝只是在说气话呢?但先帝闭口不言,还把他打发走了,他心里没底,自然惴惴不安起来。

    皇帝当时没法找别人商量,唯一可以找的,就只有心腹伴读萧明德。

    萧明德与皇帝和燕王兄弟俩都是发小,但在meimei萧明珠的感情归属上,他已经选择了皇帝,自然不可能再改弦易辙了。况且,从理智的角度来说,燕王既然早已被过继去了燕王府,还继承了王位,就没有再回到皇室做继承者的道理。那样太麻烦了,行事也过于繁琐,根本不是先帝此时的身体状况可以支撑得住的。萧明德倾向于认为先帝只是在说气话,兴许是为了让皇帝警惕起来,不要真的过于畏惧曹家。

    在萧明德的劝说下,皇帝寻了个机会,向先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是朱家的储君,将来也会守好朱家的江山,不会让曹家人踩到自己头上去的!倘若曹家人当真有不臣之举,那么他一定会让他们受到该有的惩罚,曹氏女为他生下的子嗣,也永远不会成为大明江山的主人!

    先帝当时没说什么,不过看起来对于皇帝的表态还算满意。随后他的病情便开始加重,在他陷入长时间的昏迷之前,他命当时在任的翰林学士承旨拟旨,宣诏燕王回京。

    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下就慌乱起来。他担心先帝对自己这个储君仍有不满,是想召燕王回来继承大统了。虽然从礼法上来说,这种事无论如何都来不及,可他不敢冒险。

    当时他一念之差,便借着先帝昏迷之际,假传圣旨,命拟旨的翰林学士承旨又再拟了一封新的旨意,让燕王优先处理好边军事务,要确保边军稳固,再回京也不迟。

    当时正撞上北边的小股敌军时不时会偷袭边镇,虽然只是小事,北方军中的几位大将足以应付得来,可是因为圣旨上言明燕王要确保边军稳固才回京,所以,等到燕王处理好军务,抵达京城时,先帝已经驾崩好些日子了,皇帝连登基大典都办过了,曹家人掌控了朝中的大权。

    萧明珠也早就死于非命。

    皇帝如今提起当年的旧事,仍旧是一头冷汗:“事后朕也曾想过,先帝兴许只是惦记着燕王,想要见这个早早被过继出去的儿子最后一面。可朕太过担心了,不敢冒半点风险,竟然做了矫诏之事……先帝事后清醒过来,得知颁布下去的圣旨竟与他吩咐的不同,这当中是朕给翰林学士承旨传的话……他看朕的那一眼,朕至今还记得!”

    皇帝闭上双眼,长长地叹了口气:“先帝心里也明白,那时候的朕,已经懂得了帝王心术。既然连同胞亲弟弟,朕都能算计,那他老人家把江山交给朕,自然也能放心了。他什么都没有说,就象是完全没有那么一回事似的。直到临终前,他老人家也只是嘱咐了母后一些话,然后当着母后与几位老王叔的面交代朕,要好生对待兄弟,只要朕的兄弟们不行谋逆之事,朕就要保他们一生富贵安康,子孙满堂……朕答应了!朕知道先帝是在警告朕,一定要善待燕王。朕既然得了江山,便没什么好抱怨的,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