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26 (第2/2页)
肆。 临行时康宁要宋楠每月至少来宫中相会一次,对于这样的要求,宋楠自然来者不拒,虽然心中觉得有些不妥,但事已至此,无法辜负美人之恩,也只能小心应对了。 春夜清风拂面,宋楠也逐渐从温柔乡中清醒过来,骑在马上疾驰回府的途中,宋楠的脑海里已经开始盘算皇上交代的几件事和康宁的那位未来驸马爷的事情了。 第一卷蔚州雪第五七五章现实很残酷 杨廷和最近确实过得很舒坦,内阁六部的全面改组让他顺理成章的握住了外廷的权柄,成为内阁首辅之后,他已经是外廷第一人,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对于这个结果,杨廷和是有期许的,但他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无数次想着刘瑾倒台之后的时局变化,无数次想扳倒刘瑾,终因种种原因没能亲手送刘瑾去死,这一点不仅是自己的遗憾,也是恩师李东阳的遗憾。 很久以前,李东阳便跟他说过,刘瑾一日不除,他便不会致仕,哪怕是死在任上,这句话也有亲手扳倒刘瑾之意,犹言要报正德登基时被刘瑾廷杖群臣,罢黜内阁之仇。如今刘瑾倒了,但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李东阳,也不是被寄予厚望的自己,而是宋楠,可想而知,恩师心中的遗憾还是挺大的。但他毕竟心愿已了,所以立即选择了致仕,兑现了诺言。 不过杨廷和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问题不在于谁扳倒了刘瑾,而在于刘瑾倒台之后谁能得到更大的好处,无疑外廷是最大的赢家。 杨廷和做了不少功课来分析,刘瑾死后,内廷张永不足为虑,此人可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和胆量,勋贵们忙着捞钱圈地,他们也没多大出息;唯一可虑的便是宋楠,他有着不少功劳在手,且有英国公府为后盾,有些难以左右,但因为他身份的特殊性,他永远不可能成为领导群臣的角色,因为他没有资格。 对杨廷和而言,首先需要稳定住外廷文官,恢复弘治年间文官抱团的强势态势,为此他不惜冒着很大的风险推荐了不少看似资历不够的人担任内阁六部要职,便是要彻彻底底的将外廷改造成一个如臂指使的团体,他知道外廷中兴的关键便是要抱团,万不能被分割分化,否则便像刘瑾活着的时候,外廷根本就是散沙一盘,毫无建树。 李东阳临走时跟自己长谈了一番,他建议自己跟宋楠保持合作的关系,最起码是不要敌对,更要杨廷和让外廷保持一种谦恭的态度,不要咄咄逼人。杨廷和颇不以为然,他认为正是外廷的态度不够强硬,才让外廷在这数年时间沦为被人欺凌的地步,让很多人对外廷失去了敬畏。他所要做的便是扭转这一切。 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