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风流(珍藏修改版未删减全本)_分卷阅读11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15 (第1/2页)

    眼,毅然挺胸挥手,高声喝道:“出征。”

    号角声中,大军缓缓开拔,烟尘滚滚,脚步踏踏,战马嘶鸣,旌旗如浪。一个时辰之后,在正德和群臣的目光中,在出征将领家属们的泪光里,渐渐化作一条长龙滚滚而去。

    第一卷蔚州雪第六九三章军中丽影

    时值盛夏,炎炎烈日之下,大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前方传来的战报显示,庄浪卫已经失守,明军退守碾伯所境内,固守大通河东南岸,防止鞑子兵马往南奔袭西宁卫,往东奔袭永靖,形势可谓是十分的危急。````

    但宋楠并未下令急行军,他知道,最终战役的焦点会击中在宁夏镇周边,从战略位置上而言,从突破嘉峪关往东南一路逼近之后,鞑子已经深入了大明境内近千里,如此遥远的路线对其补给线的压力巨大,当鞑子深入到甘肃镇东南时,他们必会首选宁夏镇攻击,因为拿下了宁夏镇便可使补给线缩短到最短,并可借着这个便捷的补给线为跳板,将触角万东南数百里外延伸开去。

    所以,宋楠无视所有的干扰求救的消息,大军左右不顾,直奔陕西腹地宁夏镇南面的靖虏、固原一带。并下令碾伯所一带坚守的明军四万余兵马隐蔽回撤,在靖虏、固原提前构筑防线。

    这一决定出人意料,就连得到消息的杨一清等人也甚为费解,身在前线的陆完更是大发雷霆,称宋楠人未至先怯战,还没到战场,先丢了几处卫所。声言要将此事上报。宋楠毫不客气的以镇国大将军的名义下达了命令,将数名拖延不退的将军革职问罪,这样一来,没有人再听陆完的话,七八日间,大通河东南岸的军民纷纷回撤至后方数百里处的靖虏固原一带,开始依托两地的丘陵黄土地貌构筑工事。

    其实所有的人心都是悬着的,宋楠这一决定不仅是放弃了碾伯所及其左近的卫所,还放开了大通河南岸,鞑子很有可能南下攻击西宁卫,因为西宁卫的北边已经没有任何的明军抵抗力量了。但宋楠给出的解释是,鞑子攻击西宁卫不太可能,要攻也是分兵小部去攻击,西宁卫完全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守住,而鞑子若在此时全军南下攻击西宁,其实是得不偿失之举。

    西宁即便被攻下了,鞑子也要耽误起码半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个时候,鞑子想的一定是快速夺取宁夏镇,保证补给线的贯通,那无谓的半个月几乎会要了他们的命。

    宋楠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无的放矢,甘肃镇沦陷之后,孤悬在鞑子包围之中的番镇卫只有一万多人守卫,但因地势险要,鞑子攻击了数日便选择了放弃,任由番镇卫的一万多兵马呆在那里,鞑子并非没有能力攻下番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