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6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六零来种地[穿书]_61 (第2/6页)

所以,最好是别见面,省得他又重燃对自己媳妇儿的感情。

    “好,那咱们就不见他。”王思婉哄着他说道,也就是哄哄,她也清楚如果人家真找上门了,许安也不可能真不见面的。

    看完了余学清的,就看刘珍的。刘珍信里的内容也是她考上了学校,是师范,她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所以考一个师范,系统的学习一下,以后再分配到更好的学校里去。

    而冯光荣,则落榜了,没有消息。所以他们只能分开,而且因为要读书,她不可能将孩子带在身边。

    孩子呢,也小,冯光荣一个人带着也没法去干活,这就成了难题了。不过刘珍家里伸了手帮忙,她父母帮忙带着。

    刘珍报的学校,就在她老家,平时节假日,她还能回去看孩子。

    在信中,刘珍不可避免的抱怨了一下冯光荣的父母,他们自己的孙子,居然一点都不管,就像没有似的。明明他们的家离学校也不远,却不说一句。也不说给冯光荣安排工作,让他回城。

    现在他们一家三口,要分居三地,他们家里也什么话都没有说。

    刘珍在信中说她很失望,当初结婚的时候,冯光荣家里就态度一般,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更是过分。

    冯光荣作为家中的老二,为家里付出了很多,却换来这样的结局。

    最后刘珍也说了,她总算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的意思,也决定要对自己的父母更加孝顺。但冯光荣的家人,这隔阂就没那么容易消除了。

    看完了刘珍的信,王思婉也叹了一口气。她没有公公婆婆,其实也不大能理解这种感受。但以前她也有出嫁早的小姐妹,跟她说,公公婆婆如何对嫡子幼子更好,对隔中间的反而不那么疼爱。

    冯光荣就是这隔中间的,明明付出了不少,可家里人却看不到他。

    好在刘珍是心疼自己丈夫,信中也多是为自己男人抱不平。

    相信冯光荣也不是傻的,会明白谁才是他真正的家人。

    徐月娥的信中,主要也是来问他们在学校怎么样,然后表达了一些思念之情,最后就是这个月她那边要多少的量,还寄来了一页的账单,里面将账目记得清清楚楚的。

    王思婉把信看完了,又仔细看了账单,确定了没有任何问题。

    账单是徐月娥记的,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她俩这账单,就是要对账算账的,毕竟牵扯到金钱往来,所以这些是必须要记清楚的。

    徐月娥也很细心,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记错过,也从来不多拿。

    所以王思婉对她很放心。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惹,哈哈哈哈哈哈,下午六点咱们接着见啦

    第147章

    许安没跟着一块看刘珍和徐月娥的信, 而是坐在房间的椅子上拿出一本新借来的书看。

    王思婉看了眼时间, 才四点多还早得很,就干脆把回信写一写, 到时候统一都寄出去。

    李延早年是是专门在报纸上写一些文章、或者是发表诗歌的。才气嘛,是真的不低。但后来因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些不当的言论,被下放了。乡下的生活是不可能磨灭他的斗志的。所以他又找到以前的一些老友,走动了关系。

    S大就把他聘为教授, 让他到学校任职。

    说是说任职,其实就是上一些文学课,因为他的名气不低,学生们还挺捧场的, 这就越发的让他觉得自己能耐了。

    他呢之前是住在学校外面,也是学校给安排的房子,还挺好的,他们一家住在里面也安逸。

    结果后来人房管所那边,突然说这房子是有主的,人家要收回去, 房子不能住了。

    原本吧,这也不是个什么大事。收回去就收回去呗,毕竟本来也不是他们的房子,人家想收回去你还能硬住着?

    但当初学校是说了的,这房子呢是从资本家手里没收的,相当于公租房,他可以长期住在里面, 等以后啊,学校把这边的房子买下来,就当做是分配给他的房子了。

    所以他们一家人,都觉得这房子就是他们的。而且这房子又宽敞采光又好,傻子才不喜欢呢。

    而且李延的小儿子,带了个对象,跟对象也说了,这房子就是他们家的。人家本来挺满意的,但也不知道从哪来的消息,听说了这房子要收回去的事。

    现在房子不说紧缺吧,但其实还是很紧缺的,大多数人家都是好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

    像李延的身份,能分到这么好的房子,其实还是高看了他的。若真论起来,其实是分不到这么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