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段阅读_第 45 章 (第1/1页)
了句,“儿臣瞧着也不错。” 敬帝点了点头,让他归了位子,便又问起了旁人。 徐修站回了原位,听着那头传来的解答声... 他想起那一位唤作“晋阳”的小公子,那一位只见过两回的小公子,与这二位却有几分相像。 可徐修到底也不再想,也不敢想,方才赵恒那一双眼睛,威严,给人压力。好在他及时收了神,才免得犯了错去... 等那厢敬帝抽问好了,才让几人坐了,徐修几人各自坐下了,才又听得敬帝说道,“你们都是宋国未来的希望,今日朕就考一考你们。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徐修几人坐的是蒲团,那桌是长几,上头已摆好了文房四宝。几人如今已端坐好,便又有个细声细气的声说道,“请各位贡士作答。” 几人挽了袖子,磨起砚来。 徐修是把题再磨了一遍,这是一道策论,这题不难,也不过是论述一遍“试述专权的优劣”。等旁人答起题来,徐修还没下笔,他在想... 君主专政,是每一位君主一生追求的事。 他阖眸凝神了许久,才拿了一根羊毫笔蘸墨答来,“臣闻公道在天地间,不可一日壅阏,所以昭苏而涤决之者,宰相责也。然扶公道者,宰相之责,而主公道者,天子之事。天子而侵宰相之权,则公道已矣。三省枢密,谓之朝廷,天子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之地也。政令不出于中书,昔人谓之斜封墨敕,非盛世事。国初三省纪纲甚正,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宫府之事无一不统于宰相。是以李沆犹以得焚立妃之诏,王旦犹得以沮节度之除,韩琦犹得出空头敕以逐内侍,杜衍犹得封还内降以裁侥幸。盖宰相之权尊,则公道始有所依而立也。…… 然或谓比年以来,大庭除授,于义有所未安、于法有所未便者,悉以圣旨行之。不惟诸司升补上渎宸奎,而统帅蹿级、阁职超迁,亦以寅缘而行恩泽矣。不惟jiān赃湔洗上劳涣汗,而选人通籍、jiān胥逭刑,以钻刺而拜宠命矣。甚至闾阎琐屑之斗讼、皂隶猥贱之干求,悉达内庭,尽由中降。此何等虮虱事,而陛下以身亲之。大臣几于为奉承风旨之官,三省几于为奉行文书之府。臣恐天下公道自此壅矣。 景祐间罢内降,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院,仁祖之所以主张公道者如此。今进言者,犹以‘事当间出宸断’为说。呜呼!此亦韩绛告仁祖之辞也。朕固不惮自有处分,不如先尽大臣之虑而行之。仁祖之所以谕绛者何说也!奈何复以绛之说,启人主以夺中书之权,是何哉?宣和间创御笔之令,蔡京坐东廊专以奉行御笔为职,其后童贯、梁师成用事,而天地为之分裂者数世,是可鉴矣。臣愿陛下重宰相之权,正中书之体,凡内批必经由中书、枢密院,如先朝故事,则天下幸甚、宗社幸甚。(注:这一题问是引用苏轼担任开封府试官,出的策问,答是由文天祥当年殿试的长篇对策中的一段)” 徐修这一题答完,旁人皆数是答好了,便又等了片刻,由人一一收了卷子呈给敬帝。 天色已渐晚了,敬帝是让几人先归,徐宋几人便又叩谢圣恩,才由人领着退下了。 徐修几人走的平稳,路上也无声。 宋宫很大,路也很长,如今正值夕阳,照着那红黄相间的墙瓦愈发庄严。这就是莘莘学子一生...都在向往的地方啊。 第21章 状元 大庆殿,敬帝手拿卷子,一份份看来,等看到徐修那一份,笑出了声,“这个答的,倒与旁人不同。” 敬帝让人去呈给太子与王师、谢相几人... 几人先后看了,王松便与谢晋说道,“文笔不错。” 谢玄跟着一句,“就是胆子大了些。” 敬帝便笑了也不说旁话,倒是赵恒站起身拱手一礼,开了口,“儿臣倒觉得这一位能言旁人所不能言,有几分胆色。朝廷设恩科,若所求皆是不言,不敢之辈,往后便都学了这个风向去。此人敢如此极言,儿臣倒以为,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