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皇帝的红眼病 (第3/3页)
大家几辈子都没见过面了,可是这个时代讲究这个,身为皇帝,理当为表率。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拉高逼格,皇族之城,没有皇帝的行宫,总是觉得差点什么。自己要是去了,必然能够把皇族之城在拉高一个档次。 还有一个好处,有了行宫之后,那就能驻军了。 如果只是皇族之城,自己重兵于此的话,怕是多有不满,可是打着守卫行宫的旗号,那就名正言顺了。虽然大家都能看出这是怎么回事,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沉吟半晌,朱翊钧摆了摆手:“此事再议吧!” 王用汲也没有在劝谏,而是躬身说道:“臣告退!” 王用汲组织西郊皇城筹建司的事情,虽然影响不小,可是并没有在京城之内掀起轩然大波,毕竟还没开干,只是抽调人手而已。 反倒是户部侍郎一案,再一次让京城百官胆战心惊了。 法纪司查完了,大理寺定案,然后刑部量刑,这一次倒是没废什么话,刑部直接定的就是绞刑,一大把官员再一次被绞刑。 家产充公,全家发配,此等重刑真的是吓死人了。 此事虽然吓人,可是大家也还算有心理准备,毕竟前有吏部侍郎赵德乾一案,此案也算是有前例可援,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人不淡定的。 赵廉为法纪司掌事官,原本大家还等着看他怎么做呢,结果法纪司又爆出了大案。 刑部侍郎贪赃枉法案! 此案一出,京城官员彻底毛了,你们这还没完了是吧? 先是吏部侍郎,然后是户部侍郎,现在又是刑部侍郎,每一个案子都是一大堆官员被判处绞刑,抄没家产,全家发配。 那这三个侍郎完了,该轮到谁了?是不是就是我们了? 这谁不害怕? 一时间京城上下,舆情汹汹,官员吓了一个心胆俱裂,一日三惊,不少人都开始奔走串联,更有甚至,直接上了辞官书。 上书弹劾法纪司是不行的,人家只是查案,贪腐了,人家查你挺正常的。 大理寺那边,也没什么可指摘的,只是定案,至于刑部就没话说了,人家只是按照大明律量刑。大臣们想弹劾,一时间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当然了,这世界上聪明人还是有的。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大家惊惧的不是法纪司查案,也不是大理寺审案,或者刑部量刑。大家惊惧的是大明律,实在是太狠了。 百官惊惧,朝廷不稳,第一个感受到的衙门就是内阁。只不过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实在是没什么好办法,上一次皇上因为刑部量刑过轻大发雷霆,皇上之言犹在耳边。 皇上还下旨各衙门,严格按照大明律执行。 现在去找皇上求情,这不是大皇上的脸吗?朝政岂能朝令夕改。 现在刑部爆出大案,刑部尚书徐学谟又触怒了陛下,估计这一次在劫难逃,直接回家了。现在去拿这个烦皇上,会有好果子吃? 向上不能劝谏皇上,向下不能安抚百官,内阁的压力陡然剧增。 内阁值班房。 申时行放下手中的茶杯,叹气道:“时局艰难,诸位可有良策?” 众人顿时默然,这件事情不好办,看起来唯一的方法就是劝谏皇上,可是皇上哪有那么好劝谏的,弄不好会被皇上迁怒。 今时不同往日,皇上权柄日重,威势正盛,如此行事,很容易触霉头。 可是不劝谏皇上,难道坐看朝中糜烂?现在百官惊惶无措,已经有人开始上辞官书了。朝廷内外,无论官职大小,哪一顶官帽子不是你争我夺。 现在居然有人开始辞官了,虽然辞官人是心虚,而且也愚蠢至极,此时辞官,怎么可能不被人怀疑,但是这却代表着一个趋势。 “这份是五城都御史海瑞的奏折,盛赞法纪司。”申时行手中拿着一份折子,淡淡的说道。 众人一愣,顿时神情各异,这个海瑞都快老死了,还不消停,这是嫌不够乱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