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91:潮水 (第2/2页)
六,诗集《飞鸟与鱼》将在首都大饭店召开发布会和现场签售会,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是的,《飞鸟与鱼》,这是赵振开为他取的名字。这是要跟《阅读》对着干啊,《阅读》把飞鸟与鱼说成是泰戈尔,但是赵振开直接把这首诗写在了杨云若的诗集上,并且还定为诗集的命名,这是要帮助杨云若正名,要打《阅读》的脸。 以前看小说,总是能遇到贵人,终于,他杨云若要遇到了一个愿意帮助自己的贵人,帮自己出诗集,还帮自己正名。虽然《阅读》是国内第一大的出版社,这就跟是小说中第一大派一般,但是往往江湖上还隐藏着至高无上但隐藏门派,这就是《诗刊》。 《诗刊》的名声并不怎么显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诗刊》的存在,但是这并不证明《诗刊》就比《阅读》的影响力低。在华夏这个神奇的国度,诗,似乎是这个国度中的人有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喜好,或许是因为他们有过太过璀璨的诗歌文化的关系,他们对诗词有着世界其他国度无法比拟的热爱。因此,这个国度的诗歌往往也如同死水一般的没什么波澜,因为珠玉在前,只要是没能超过或者达到前辈的水平,几乎都没人观看,真都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然而,只要是有一首好诗,就会引发民围观都姿态,就像是杨云若的《飞鸟与鱼》,也比如杨云若反击赵颖儿的《回答》。这两首虽然可能还做不到人尽皆知是杨云若所做,但是,绝对所有人都听过这两首诗都句子。在这个国家,没有人能排斥诗词的力量。 “杨云若要出版诗集?许仙演的很好,到时候必定支持。” “这是假消息吧,抄袭别人的诗歌竟然还能出版,国家新闻署是混的?这也能过审给版权号?” “杨云若不是站出来说这是他的诗歌了吗,我还记得还上诉了,难不成是杨云若胜诉了?” “这是在怀疑《阅读》的权威啊,期待着啪啪打脸,即使不知道打谁的脸?” 瞬间,很多无所事事的围观者就聚集到了杨云若的微博下面,有杨云若的粉丝,也有关注杨云若的路人,都在不停的讨论着。 “杨云若能写出《回答》这样的诗歌,能写出《定风波》这样的词,写出一首《飞鸟与鱼》有什么好奇怪的,你们在之前的《泰戈尔》集里面找到过《飞鸟与鱼》这首诗吗?一群喷子,就见不得人好。”有杨云若的粉丝站出来为杨云若说话道。 只是,在这个评论的下面,不一会就出现了几张照片,一张是《泰戈尔》集的封面,一张是书的内容,正是《飞鸟与鱼》。 “打脸了吧,明明是抄袭,还敢高调出诗集,这怕是脸皮有城墙厚吧。” “就问你们,疼不疼,脸疼不疼?” “不愧是戏子,炒作的手法花式百出。” 评论就像是潮水,一波一浪将杨云若的微博部沦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