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征程 (第2/2页)
但是用铁来制造农具却是很有必要。 像《国语·齐语》中所谓“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用铁打造的农具即便是再脆,也比木制农具的翻土效果要强的多。 而且也可以借打造农具的机会鼓励工匠钻研铁的冶炼工艺,青铜武器固然是主流,但是铁武器完也可以作为补充,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青铜资源。 铁就不一样了,郑忽可记得晋城铁的丰富量简直令人咋舌,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开采,北宋时期用晋城的铁铸钱,明清时期,晋城境内熟铁炉数有百余座,清末民国,晋城的铁被炼成钢制针,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晋城的铁矿依旧能称的上丰富。 这对郑国来说,绝对算的上是一座宝库! “儿记得当初向父君进献麦饼时,亦尝向父君进献保持地力不失之法!” 郑庄公自然记的这事,这可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吗? “然也!” 郑忽也察觉到了郑庄公的疑惑。 “若得恶金铸为农具,将粪便浇在地上,用恶金农具翻土,使粪便覆于地下,地力可增一倍有余!” 郑忽这句话也不算是纯忽悠,铁制农具虽脆,但是将田地里的石块等障碍清除,翻个一二十公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这样即便不浇肥,地力都会增加,更别谈再浇点肥,至于能增加多少,地力这个东西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只能看收成大致估算。 郑庄公听到郑忽这话确实是被惊到了,现在很少有用铁打造农具的,所以他也搞不清郑忽说的是真是假。 但是看到郑忽一副煞有其事的模样,他还是选择了相信。 因为地力增加就代表粮食增产,粮食增长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就代表更强的国力,与争伯相比,这才是真正的社稷长计,没有比这个再重要的了。 人多力量大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郑庄公觉得即使是只要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都愿意尝试一下! 一旦成功了,那郑国就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失败了也不要紧,左右不过是承受一些损失而已,反正与其他国家作战也要承担损失,与夷狄作战也要承担损失,区别不大! 既然已经准备取台谷了,那么郑庄公首先考虑到的是盘踞在郑国北疆与夷狄有勾结的苏子国的遗老遗少。 以前郑庄公每次想到苏子国的这十二邑都生气,用四个控制在手的土地换了十二控制不了的毒瘤。 现在看来,是不能让他继续毒下去了,该到平定的时候了。 “我若取台谷必过苏子国,不将其平定,大军极有可能腹背受敌,我儿可有良策以应之?” 郑庄公现在对如何对付苏子国的十二个邑你现在所看的《郑王天下》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郑王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