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举子 (第1/2页)
第二天,郑忽将昨日挑选出来的工匠召集起来。 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渠道的选线、测量以及宅邸的建造。 而宅邸的建造又是当务之急。 所以,郑忽在将工匠们招来的同时,又命人将邓方和陈奚请来。 让邓方亲自负责督建宅院,而陈奚则随郑忽去敲定水渠的线路。 他们二人手头的工作暂时由管鲍等人接手,算是给这两个未来的名臣一个成长的机会。 将建造宅院的事情安排下去,郑忽便带着陈奚和几名工匠下乡去了。 冬天,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冬天是异常寒冷的。 这种寒冷在田野当中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股又一股的北风呼啸而过。 冬日里特有的寒气以其独有的刁钻出其不意的穿过包裹人身体的衣裘,侵入人的毛孔,进而侵入人的五脏六腑。 原本抵御风雨的战士,早已落了叶子,就像是被缴了枪的士兵一样,垂头丧气的,在狂风的呼啸声中瑟瑟发抖! 郑忽带领着一行人方出城,便感受到了来自冬日使者寒风的问候。 天虽寒,事却不能不做! 修渠道的事虽不如修建宅院来的紧迫,但是若错过了这个冬天,那么,想要修建就得等秋收之后了! 农忙的时候役使国人,这种事情郑忽可不想做,也不愿去做。 这种事情国人反对不说,还会给人一种不爱惜民力的形象。 在中国,不爱惜民力是和暴君,昏君划等号的!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就像诸夏民族自古就懂的在春天狩猎绝不猎取怀孕的母兽一样。 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虽然在此时并不存在,但是诸夏民族却始终信守不渝。 从根本上来说,诸夏民族的统治经验是取法于自然的。 据史记载,黄帝时期“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将自然之法引入到人事中,算是诸夏一贯的传统了。 沿着洧水河畔溯游而上,沿途寻找最佳的取水地点。 郑忽一行走的很慢,且都是步行,天寒地冻,洧水的河面上都结了一层薄冰。 陈奚在前面引路,郑忽则反复的提醒几人要注意安全。 这要万一落水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在这个医疗水平极其落后的时代,一个重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 人的脆弱在伤病面前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郑忽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他不是专业的医生,除了略懂些急救知识外,其他的他只能像现在多数的人一样,听天由命! 中午,一行人在河边驻留,随从护卫在周围捡些木柴,架起来烧着热汤。 郑忽则和几名工匠及陈奚围在火堆旁,讨论着从洧水引水的问题。 首先,引洧水的决水处,地势既不能太高,也能太低,太高了不易于引水入渠,太低了又容易积水。 第二,尽可能的要距农田近,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 郑忽一行,一上午就在按照这两个条件在考察地势,不断的进行比较。 也找到几处合适的地点,讨论从哪一处规划为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