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薄伐北狄 (第1/2页)
“善!” “大军已修整十余日,明日由吾与井大夫亲率大军出陉,假二戎之道而攻廧咎如,祭大夫守陉,以备非常,如此,当万无一失!” 郑忽直接将命令宣布。 众人对此,并无异议。 郑忽这样安排,一来可以利用井友对戎狄较为熟悉的优势,二来则是防备二戎不守信用,趁他们和廧咎如作战时,趁机偷袭陉邑。 把大后方交给祭仲,郑忽是极为放心的。 以祭仲的能力,无论是据城而守,防备二戎,还是为大军后勤保障,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点自信,郑忽还是有的。 “原山、太行地险而狭,道途崎岖,非用车之地也!明日出陉,大军皆废车以为行!” 郑忽下达了第二条命令。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过二戎进入晋城盆地。 此时的晋城盆地尚未开发,地势不平,河流纵横,车战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而且,戎狄的军队其实也都是步兵,据记载,隐公九年,北戎侵郑,郑庄公所谓”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 相较于车兵,步兵的优势可以说是相当明显,步兵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地形地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适应性。 但问题是步兵虽好,但是中原各国的战争还停留在君子之战的阶段,你让一群士大夫下车奔跑,成何体统? 像后来魏舒与戎狄作战时,毁车为行,他的副手中行穆子的宠臣就不愿下车,最后被魏舒给斩首示众了。 贵族的身份体面,才是车兵向步兵转化的最大障碍。 直到列国相继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奴隶制,允许奴隶参军,步兵这才渐渐成为战争的主流。 不过,郑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在隐公九年的郑御北狄那一战,郑国就已经有了正式意义上的步兵,虽然郑国在与中原各国作战时,仍以车兵为主,但是让车兵下车,对郑国来说,已经不是障碍了。 就像郑忽派遣祝聃和暇叔盈袭温,皆用步卒,无人有异议一样,郑国上下对于战争只关注一点,那就是能不能取胜。 只要能取胜,什么卿大夫士大夫的体面、什么守礼非礼,都能够抛弃不要。 一如郑忽所言,兵以胜为功! 大致需要注意的事情其实也就这么两件,至于投石车之类的,进入晋城盆地后,直接就地取材也就是了。 事情既然已经安排结束,那么接下来一场盛大的接风宴自然是少不了的。 虽然看起来,这样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但陉邑已经属郑所有,郑忽这样做也算能够说得过去。 第二日一早,郑忽与井友及祝聃率领郑军精锐步卒六千人出陉邑直奔二戎。 陉邑城中只剩下祭仲以及暇叔盈率领的郑军千余以及陉人士卒两千余,共计三千余人。 这些人用以防备二戎已经足够。 一个时辰左右,郑忽已经率人来到了二戎的地盘。 二戎对于郑军的到来并未有丝毫慌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