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佛_第二百八十七章 生死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生死重 (第2/3页)

音击长空。

    悟虚对这种话痨,一贯是只听不说,权作泥菩萨。

    那黑色大鸟,眼珠子转了几圈,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的收起双翅,站在那里不言不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悟虚和这黑色大鸟,忽然心有所感,同时抬头。

    只见三轮弯月,突兀的出现在头顶,中间一轮较为凝实,却体积偏小,两侧的看上去稀薄一点,却带着淡淡的红晕,一圈一圈,将此处空间渲染地一片淡红,看上去怪异无比。这三轮似幻似真的弯月,一出现,此处空间便似乎起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悟虚直觉自己好似赤身.一般,被人看了个精光。

    这种感觉,真的不好。悟虚生气地盯着上方,正要开口。便听得那黑色大鸟,一声惊叫,随即消失不见。

    然后一个声音虚无缥缈地传来,“汝,不必惊慌,只要好生回答几个问题即可。”

    接着,另一个声音,又冷冰冰地传来,“汝之神识,此刻处于我等的月界之中,若有任何隐瞒和歪曲,我等皆知。”

    月界是什么地方?似乎是类似于曼陀罗法界的存在?悟虚默默想着,强忍着恼怒,沉声问道,“不知两位前辈有何垂询?”

    沉默了片刻,一个人方又问道,“大师手中的星云竹,从何而来?”另外一个补充道,“从何人?从何地?”

    悟虚想了想,答道,“此竹,小僧是无意间在范蠡夫子的一处隐居洞府所得。”

    “范蠡何在?”

    “将汝得到此竹的经过,细细道来!”

    随着两声问话,悟虚头顶那两轮带着淡色红晕的弯月,瞬间化为两道人影。一男一女,面容看不真切,虚浮在那里,也无灵力波动,气息完全与此处融为一体,微微向着悟虚望来,也不见任何光华垂下,却让悟虚有一种生死不过只在其一眼中的感觉。

    悟虚当即将白骨剑和星云竹摄入自己的曼陀罗法界,合掌诵持“六字大明咒”。

    那男子略带一丝不悦地说道,“汝虽为佛门法界修士,在这月界中,向某取你性命,也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

    那女子似乎笑了笑,“汝莫惊慌,我等并无恶意。不然也不会等到此时。将你请到此处,也是不得已慎重起见。”

    悟虚一边念诵六字大明咒,定住心神,一边却是电光火石般急速思量着,听闻这女子如此说道,方才停了下来,一边微扬起头,一边用带着回忆的语气,将自己初次进入范蠡隐居洞府的情形讲了一遍,然后又将自己和张若月、陆妙影,以及陆纯生、赵慕兰的瓜葛大致说了一遍。

    最后说道,“范蠡夫子前辈,在竹简中曾有言,若是有机会,要将星云竹送还给掩月宗。只可惜,小僧先前遇见的掩月宗中人,除了张若月施主,尽皆对小僧颇为仇视,甚至欲除之而后快。张若月施主年纪尚小,修为低微,小僧又怕交还给她,徒增是非。如今,两位前辈相询,又似乎与范蠡父子前辈颇为熟悉,小僧倒是无意隐瞒。”

    那一男一女,听罢,久久不语,似乎沉浸在昔日的回忆中,又似乎在暗中商议如何处置悟虚。

    悟虚依旧盘腿而坐,双手合掌,将那《金刚经》诵起。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金刚经,号称群经之首,古往今来,无数人皆因此经而悟,生起感应,极为殊胜。相传,禅宗六祖慧能,便是在市集卖柴之时,偶然听到此经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悟虚当日在庐山莲法峰花莲妙法宗,拿着前世的物理化学知识,在那里和妙音师尊僵持不已;后来,妙音师尊扔下一本薄薄的金刚经,叫悟虚暂且心无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