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九章 雷峰塔 (第2/3页)
众人望向自己,只得暗自传音,“且出了城再说。“ 出得城来,众人老远便看到了西湖。药善、潘若惜等,便嚷着要去西湖一游,摇头晃脑,吟诵了不少西湖相关的诗句。那些士卒一看架势,知道拦也拦不住,好在灵隐寺便在西湖边上,若是引导得当,倒也不费功夫,便笑呵呵地应承了下来,自告奋勇地充作临时免费导游。悟虚在一旁看得想笑,忍不住说道,“既是游西湖,自然便要上船。”药善等人随即叫好。 船行湖上,触目风景自然极好。只是那些士卒,一心想着将悟虚等人送到灵隐寺,好请功领赏。 他们便有言说道, “西湖美景时时有,灵隐禅寺凭机缘。” “苏提春晓,断桥残雪,只在春与冬;晨钟暮鼓,讲经说法,无论夏与秋。“ “美景莫贪着,灵山在前头。“ 悟虚笑吟道,“西湖美景时时有,机缘巧合今日游。灵隐禅寺在前头,无论春冬与夏秋。” 那些士卒为首之人,见状,便着一二人,凶神恶煞地守在船家边上,要其径直朝着灵隐寺急急驶去。众人哪能让其如愿。一会儿狂风大作,吹得船儿离那灵隐寺越来越远,一会儿大雾弥漫,让那船家不辨东西,在原地打转转。 那些士卒,方才知晓厉害,再不敢胡乱言语,胡乱指挥,只围在悟虚等人周围,话里话外,求饶不已,好似上了贼船一般。众人皆是哈哈大笑,只是把西湖美景来欣赏。直至那南屏晚钟响,三潭印月起,悟虚方才止住了众人的嬉笑之态,正色说道,“秀色已餐,正当别去。”复又对着那几名士卒笑道,“诸位一路相伴,倒也多有叨饶。只可惜我等耐不住那清规戒律,人情世故,上不得那灵隐禅寺。一番美意,只有心领了。”那几名士卒,哪敢多言,只连道不敢,眼巴巴地望着悟虚等人。 却见悟虚从袖中取出一物,投在湖面,迎风而长,瞬间变作一个青白之色的大大海螺。悟虚与众人依次上去,站在那海螺中间,于烟波浩渺中,浮沉而去,渐去渐隐。 那船家,早已跪伏在甲板上,磕头不已。九名士卒,犹豫片刻,也合掌相送,爽然若失。 其中一名士卒,末了,吐了一口气,叹曰,“这几位佛门弟子,倒真的是世外高人,只闲云野鹤,游山玩水,不恋世事。“ 其为首之人,想是经历过些许场面,又想到今日之事本是自己张罗来,却吃了憋屈,心有芥蒂,沉默了片刻,出声驳斥道,“出家之人,普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是个个都像这样,只顾着游山玩水,不想着救济天下,行善除恶,岂不是落了下乘,算不得上乘修行。“ 他这番话,乃是眼瞅着悟虚等人已经消失多时之后,方才低声说出来的。可悟虚等人在远处,却是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家伙!“陆平山恼道,脸色却不自然起来。 莫说陆平山,便是张翠露等人,药善等人,乃至悟虚,脸色都不自然,尴尬了起来。说起来,那人所言,话糙理不糙。一时间,仿佛众人成了不问民间疾苦,躲起来只作自了汉的佛门弟子了。一时间,这西湖夜景,便褪去了颜色,飘渺烟波徒增了几分怅怅然。 众人默默无语,随大海螺漂流至一处陆地,陆地之上花草之间,有一高塔耸立,月色之下,倒映于湖,似在脚下。雷峰塔!悟虚一看,顿时有了计较,收起海螺,领着众人上了陆地,绕塔而行。 雷峰塔,白蛇传,其中故事,早已广为流传,津津乐道。悟虚且行且问,“诸位同道,那法海是对是错?“众人适逢刚才尴尬事,见悟虚忽然如此问,皆知定有深意,一时间都细细思索起来。绕塔三行,无人应答。 便在此时,一名僧人,容貌寻常,僧衣寻常,年纪轻轻,修为平平,却不知道何时从旁边林中走了出来,笑道,“世人无知,法海大师自然是对了。“ 悟虚深深地看了这名僧人一眼,合掌道,“还望大师详解一二。“ 这名僧人,也不气,径直走到众人面前,盘腿坐在了地上。悟虚等人,也只得止住步伐,坐了下来。 “人妖殊途,相恋相爱,同吃同住,诸多不便,难结善果。法海大师,见那许仙有慧根,自然慈心欲渡,多加呵护。可惜,许仙泯顽不灵,贪嗔爱痴,难以自拔,自断机缘。“这名其貌不扬的年轻僧人,侃侃而谈,“其所生之子,尽属人类,已属杜撰,其科举及第,请旨开禁,更不过是小说之言罢了。” “好!”张翠露,不由出声叫了个好。她虽是女流之辈,向佛之心却最坚,如今听得这名同道中人一番见解,不觉茅塞顿开,犹如拨云见月一般,当即上前行礼说道,“阿弥陀佛,那白蛇传,流传甚广,对我佛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