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页 (第2/2页)
要租赁寺庙的房屋居住的时候,邢家的田地、房屋肯定都已经没有了,卖掉了。对比一下其他文学作品里面的平民选择,一般都是卖了老婆孩子留下房子、地,邢忠的为人已经很清楚了。素来用笔经济的曹雪芹根本就不需要赘述。 “也许后来进京投靠邢夫人,看到贾家的富贵,感受到邢夫人的冷漠,刑忠心生不平而走入歧途,人也越来越偏激甚至开始到处说邢夫人的坏话,可是在进京之前,邢忠不算太坏,也许他没田地没有本事也没有任何的正经职业,也许他还有点小赌怡情之类的小爱好,可是他明显地很爱家人爱老婆爱女儿。 “关于这一点,原著在写薛蟠的时候也是明确交代的,说贾家就是一个大染缸,薛蟠进京跟贾氏一族的子弟混在一起之后被这些人勾得比以前(即在金陵的时候)坏了十倍。薛蟠这个富贵公子尚且如此,就不要说邢忠这个刚刚见识到花花世界的平民了。 “当然,有反对者会说,也许是因为邢忠大病一场,因此邢家的田地银钱都换成了药。那也行。只要能逻辑自洽。” “另外,本人也要说明几句。在那个文盲率超过九成的时代,读书识字对于百姓来说,可以说是成本最高的事,没有之一!以邢岫烟为例,就是笔墨纸砚完全由妙玉负担,时间的边际成本也是邢家负担不起的。因为邢岫烟跟着妙玉读书识字,就等于说她既不能外出打草挖野菜,也不能终日帮忙家务做针线,因为读书识字是需要时间的,学到能作诗通晓典故的程度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邢岫烟通晓典故吗?她当然通晓!她的一首诗连用四个典故!信手拈来!这种本事是天上掉的吗?结合她作诗的水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她在诗文上是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的。而这也侧向地证明了她在诗文上花费的时间是多么的巨大!刑忠会允许她在诗文上花费这么多的时间,他是不是真爱这个女儿,已经明显了。 “对于邢家这种租赁寺庙的房舍居住的穷人来说,寺庙的房租再低也是要付房租的,一旦付不出房租,他们就有可能被撵走而流落街头。在这种全家节衣缩食、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女儿,邢岫烟还能读书识字,甚至到了能吟诗作赋、典故信手拈来的地步,已经足够说明很多问题。” …… “简单的说,贾家就是一个大染缸,能让好人变坏,让坏人变疯狂。想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是尽可能地跟贾家保持距离。以上。” 又往下翻了翻,下面的几篇却是之前做红楼副本直播的时候已经读过或者读过类似的,内容大致相同,没有太多参考价值。 关上论坛,转身,面对着里侧的墙壁,开始念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