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页 (第1/2页)
“嗯,你说。”孙老师好奇地看着他。 “每逢例假,您是不是都会有痛经情况?”汪凝毫无忌讳地问出了口,问得直接,表情也很自然。 孙老师一愣,竟在一个孩子面前感到害羞,不知怎么接话。 “我一直在学中医。”汪凝解释了一句,又说:“以往每年秋后天气转凉开始,这种疼痛才会出现对不对?但是现在提前了,现在还不到三伏,这是病症加重的征兆。老师,您是不是还没有孩子?” 孙老师被他说得一愣接一愣,但她很快点了点头。 汪凝若有所思地也跟着点了点头。 孙老师回过神来,才觉出汪凝并不是“懂一点”这么简单。这孩子刚刚说话的口气和神情,俨然一位老大夫。 她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问了句:“这种病好治吗?” “我遇见过这种病例,治愈过。虽然不敢打包票,但还是劝您试一试中医。”汪凝很认真。 他说这话的同时,已看出来孙老师似乎并不怎么相信中医。 果然,孙老师说:“中医……我倒是没想过去看,西医看过不少,也去过很多医院,都能暂时缓解症状,可孩子……” “孩子还是怀不上。”汪凝的话变得很多:“这并不关中医或是西医,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其实有时病人看些疑难杂症就是碰运气。中医有好有坏,学起来繁冗复杂,不肯沉下心去钻研的学不好中医。西医相对来说有捷径可走,但学出来的也有好有坏,我的意思老师明白吧?” 孙老师笑了:“都说老中医老中医,我真是没想到汪凝同学……” 汪凝像是怕被否定一样,打断了老师的话:“我十岁就跟着师父……”而他的话也没说完就停了下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孙老师说:“那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中医讲究辩证用药,我想先看看老师的病例,而后会开方子。”汪凝补充道:“我也会和师父沟通,老师您要是信不过,可以拿着方子去中医院问问,想要把病治好,您最起码得信任我。” 孙老师拍着他的肩膀笑了:“好。” 汪凝再次补充:“这会是一段比较漫长的过程,可能要七八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单从脉象、症状上来看,您这个病确实耽搁时间太久了。说白了,就是要好好调养,期间可能还会根据情况对药方稍作调整,这并不是说我开错了方子,我刚刚说过的辩证用药……” “老师都懂。”孙老师打断了他的话,安慰地对他笑着。 这个孩子是经历过多少否定她不知道,但她看出来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也是一个骨子里透着自信的人。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