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清后宫—继后本纪_第16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页 (第2/2页)

妃身后的辉发那拉氏算是中兴复起的没落一枝)、钮祜禄氏(出过孝昭仁皇后和崇庆太后的五大臣额亦都一族),除此以外,董鄂氏、觉尔察氏亦为五大臣家族,完颜氏还是女真苗裔,都是需要给以体面的存在,皇贵妃看到这些牌子,简直变得头大:这是要给他儿子立一个后宫的节奏吗?

    殊不知,问题的症结还出在皇贵妃本人身上。

    当下的后宫,皇贵妃一人当道,皇帝又“刻薄”,除了潜邸旧人,家世显赫的舒嫔也没挣上一个妃位(现在的妃位还有两个空缺),与其寄希望于皇帝这棵老歪脖树,不如将目标下放在永玺身上动脑筋,只要他学着老子念旧,做不了侧福晋,从侍妾开始熬也无所谓,皇贵妃不也是从潜邸格格熬起来的吗?

    皇家制度,皇子满了十二岁,内务府便会安排四个宫女近身服侍(即大户人家的通房丫头),依照常例,这四个人都是包衣出身的小选秀女,弘历一上位,很是荣耀了几家包衣门户(嘉妃、高氏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永玺既然没有指配嫡福晋,满军旗大族志同道合的抓住根源从通房丫鬟身上开始下手,再没有让包衣、汉女白捡便宜的意思。

    世家们降了身价退求其次,寒苓这个皇贵妃就不能过于拿捏,索性狠一狠心,有意把递牌子的命妇全都召进宫内相看秀女。

    永玺红了红脸,因向母妃说道:“儿子还小,学问尚不精通,如何就虑倒这些事上头?”

    “我也是这个意思,但圣母皇太后发了话,你教额娘还能怎么回拒她?”崇庆太后吸取了儿子的教训,坚决要亲自给孙子培养一个青梅竹马出来。

    永玺想了一想说道:“儿子跟阿玛说吧。”

    寒苓摇了摇头:“你大哥新丧,你阿玛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懊恼的,不该为了这样的小事儿烦他。”

    永玺双眼一亮:“对,大哥刚过世,儿子怎么能在这些事上费心思呢?”

    这件事的结果是,弘历表扬并肯定了永玺的友悌主张,然后把没有任何表示的永璋给训斥了一顿。

    永璋很冤,甄定嫡福晋的事儿并不是他自己能够过问的,皇父此举,摆明是迁怒的意思,又不好为了这个加以辩白,只得亡羊补牢向弘历磕头认错,表示自己还年轻,愿意在三年后聘娶嫡福晋。

    过犹不及,永璋的话再次惹恼了有火没处发的乾隆皇帝。

    什么情况下需要延迟三年再议婚聘?唯一的可能是守孝!什么人死了需要永璋守孝三年?两宫皇太后、皇贵妃(秩同皇后)、苏贵妃以及他本人,咒了哪一个都是大不孝的罪名!

    与孝靖皇后过世后的表现不同,弘历在表面上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