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节 (第15/27页)
,官军损失惨重,请旨定夺。魏河阳曾经大败禁军,输在他手上自然没有死罪,皇帝见到表章大吃一惊,魏河阳公然与朝廷对抗,难道要造反不成?这员虎将满朝无人可敌。事态紧急,连忙召群臣商议。群臣大半是阿谀奉承之徒,除了唱喜歌没什么真才实学,有人出主意,将魏河阳的妻子玫瑰公主抓起来作为人质,迫魏河阳就范,群臣齐声附和。皇帝哭笑不得,点指道:“你们这些饭桶,玫瑰公主是朕的jiejie,哪有一国之君拿自己的jiejie当人质的道理?传出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记到史书上,朕岂不是要遗臭万年?”群臣纷纷请罪,皇帝也没什么好说,这些庸才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就算是苦酒也只能咽下去。商议半日没有对策,只好退朝,回到宫中难免闷闷不乐。这时候老皇帝已经去世了,一班老臣多已不在,皇帝为难之时才想起父亲的教诲,心里颇为后悔。魏河阳勇冠三军,又得到三万精兵,一旦起兵造反,自己的宝座就不稳了。苦思之下猛然想起一个人,就是当初老皇帝最亲近的爱将铁毅,这个人或许能与魏河阳一拼。连忙查找卷宗,原来铁毅已经辞官,在京郊的庄园休养。皇帝马上派人下旨,召铁毅星夜进见。这时候措词极为温和,对从前的过失做了一些检讨,这是怕铁毅不肯奉诏。危急的时候才想起良将,也算临时抱佛脚。 铁毅确实对新皇不满,刚刚登基就夺了自己的兵权,任用一班小人执掌大权,朝政混乱,早晚闹出大事。因此找借口辞官休养,不问外事。忽然有人前来传旨,而且传旨的太监极为客气,铁毅已经猜到,新皇一定遇到了难题。本来不想去,可是权衡之下,为了黎民百姓还是接了旨,跟随太监进京面圣。皇帝这回倒是放下架子,热情款待,摆下御膳以示恩宠。铁毅心里明白,不到了十分为难的时候皇帝不会想起自己,且看看出了什么大事再说。皇帝频频劝酒,看铁毅面色和缓才提起魏河阳的事。铁毅暗吃一惊,魏河阳有勇有谋,更深得军心,一旦造反必将天下大乱。皇帝问道:“爱卿能否挂帅讨伐叛军?”铁毅忙道:“陛下,驸马精通武功,末将远非其敌,谋略也比不上。渭河营三万精兵训练有素,各地官军均非其对手,末将实在无能承担此事。”皇帝还不死心,问道:“爱卿武艺冠京师,怎会不及魏河阳?”铁毅摇头:“末将实话实说,驸马曾经得到高人指点,精于剑术,末将确实比不上。”皇帝颇为失望:“难道任由叛军猖狂?”铁毅出主意道:“陛下,依末将看来,驸马不至于造反,只想保住渭河营的三万手足。只消派遣能臣前往说和,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皇帝皱眉道:“魏河阳将朝廷派遣的大帅及其亲信斩首,已经犯下大罪,又大败官军,朕岂能与他讲和?”铁毅不能多说,只能旁敲侧击:“陛下,正人先正己,事情闹到这一步朝廷也有责任。末将认为,目前只有这一策可行。”皇帝沉吟片刻问道:“如果讲和,派谁去最合适?”铁毅不假思索:“非唐时雨莫属。” 一百零六章 峰回路转 在新皇眼里,确实没有唐时雨的位置,用得着就召回来,用不着就随他去。事到如今,满朝大臣没有一个指得上,这才想起唐时雨的好处,听铁毅提起马上点头:“唐爱卿国之栋梁,你不提朕倒忘了。”铁毅无话可说,皇帝竟然把这样的人才忘在脑后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告辞离开,皇帝马上封官,大加赏赐,铁毅坚辞,仍然回到家里休养。皇帝考虑多时,还是决定召唐时雨回朝商议对策。唐时雨得信之后马上赶回京城,皇帝这次倒是很热情,唐时雨消息灵通,知道魏河阳的事,也明白皇帝召见自己的目的,假意不知,只奉承皇帝几句。如果平时听了这样的话皇帝一定会很开心,这时候就不一样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晌才缓过神,长叹一声道:“爱卿不要取笑了,朕知道所作所为深为不当,望爱卿看在先皇面上,不计前嫌,为朕分忧才好。”唐时雨自然分得出轻重缓急,点头道:“陛下,驸马魏河阳出身贫寒,胸怀大志,极肯吃苦,马上步下乃至弓箭都是军中第一,从一个普通的军士逐步提升,在阅兵时被先皇看中,这才招为驸马。要知军旅中最看重真才实学,驸马一直与手下军士一同摸爬滚打,同甘共苦,深得军心,更深有谋略,乃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皇帝点头认同:“这些朕也知道,当初大破禁军足见驸马的本领超群。如果驸马肯入朝为官,朕一定委以重任。可是渭河营的军士哗变,斩杀朝廷委派的重臣,更与官军交锋,此罪决不能饶。”唐时雨看皇帝还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进言道:“陛下,按说这样的大罪不能不追究,可是目前的形势是根本无人能与驸马匹敌,也没有哪一路兵将能与渭河营精兵交锋。”皇帝咬牙道:“朕可以拿渭河营军士的家属问罪,乱其军心,再封锁武陵山,困死他们。”唐时雨看皇帝一意孤行,施礼道:“既然陛下胸有成竹,微臣听命就是。”皇帝问道:“爱卿能否出任钦差,专办此事?”唐时雨当然不能答应:“陛下,微臣潜身江湖多年,一旦公开露面,不免前功尽弃。”皇帝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