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狩大明_第2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3节 (第3/5页)

大嘴,但是勇猛的草原战士只怕高大坚硬的城墙,洞开的大门简直就是上天恩赐的礼物,他们呼啸着,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

    没有陷阱,没有滚刀,没有火油,什么都没有,只有漆黑的关卡和遍地的尸体,眀军的尸体。

    刺亦卜入关之后正要下令屠城,却突然看到两具倒在城门边的尸体,同时前边的探子也传回了消息:“大首领,这是一座空城,不,一座死城!关口的守军全死了!到处都是尸体!”

    刺亦卜喝道:“守军是怎么死的?是否有诈?”

    那探子答道:“尸体全无伤痕,似乎都是被毒死的,已经死得透了,应该不会有诈。”

    刺亦卜至此终于相信了阿著的判断,达延汗在天有灵,成吉思汗的子孙将重新统一天下,首先就从懦弱不堪内jian重重的大明开始吧!

    草原大军只要冲关而入,便再也无可阻挡,就算无法攻破汉人的高大城池,但是大明富庶,光是在城外乡野中一路劫掠过去,也足以抢得满载而归,如今既已夺关而入,刺亦卜一扫心中的彷徨,他才懒管这些守军是怎么死的呢,他挥舞着象征着自己权威的长刀,大喝道:“留一个百户放火烧掉城门,烧毁所有守城器械,发出讯号通告大汗,其他人跟我冲啊,若能一路杀进大同,最大的功劳将是咱们永布谢族的,永布谢族的名声将响彻大草原,为了堆成山的金银财宝,为了比牛羊还多的奴隶,为了比羊奶还白的女人,冲啊!”

    鞑靼骑兵就像洪水一般从虎峪口冲入,目标直指大同,沿途高山卫、阳和卫闭关不出,鞑靼根本无心歼灭他们,凌晨的时候永布谢族骑兵冲入了白登镇,烧杀掳掠一番后放火烧镇,然后继续狂奔向大同……

    自从接到鞑靼已拔营南下的消息之后,段飞当晚便离开了大同,来到大同城东的白登山下,白登山西临御河,东接采凉山,北靠方山,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此被四十万匈奴大军围困七天七夜,采用陈平之计才脱围而出,白登山因此而闻名天下。

    史载刘邦当年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征匈奴,被四十万匈奴围困白登山上,不过段飞登上白登山之后不论他怎么看也不敢相信这座小小的土山如何能容下十万大军。

    只见白登山就是一众低矮丘陵上突然隆起的一座土山而已,根本无险可守,段飞也没打算在这里狙击鞑靼大军,前来白登山不过是一时兴起,看看古迹,凭吊一下古人而已。

    大同附近多是平缓的丘陵,想要找处险峻之地固守伏击还真不容易,段飞沿着鞑靼从虎峪口直奔大同的官道,总算找到一处稍稍有点伏击可能的地方,那就是采凉山与聚落城之间的一片小凹地,它北边是石林山,南边是马耳朵山,东边是龙凤山,勉勉强强可以在这里埋伏人马,静候鞑靼大军到来。

    段飞站在采凉山上,目眺山下士卒忙碌地布置战场的身影,回首一看背后飘扬的钦差大旗和一旁飞舞的代王龙旗,有了这两样东西,不怕鞑靼不奋力来攻。

    采凉山是一典型的地垒山,山体浑圆,山顶平坦,一条小径蜿蜒而上,易守难攻,重要的是,采凉山乃是历代代王墓之所在,段飞借来代王的旗帜,又放出风声说代王在兵变中受了惊吓一命呜呼,正在这采凉山上出殡,钦差大人及王妃、代王的几位王子都在采凉山上,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鞑靼会放过这块到口的肥rou吗?

    段飞亲自率领两千神枢营战士驻扎在这山上,连大炮都运了二十多门上来,弹药更是储备无数。

    刺亦卜率领一万五千族中精兵连抢数镇,终于被衔尾追来的鞑靼大军赶上,同时段飞特意安排的人也将代王出殡的消息传入刺亦卜及阿著等鞑靼首领耳中,顺利入关的鞑靼已肆无忌惮,他们争先恐后地向采凉山冲去,抓获大明的钦差及代王一家可是相当于攻克大同城的功劳啊!

    鞑靼骑兵在聚落城外终于遭到了短暂的抵抗,不过眀军很快便溃败了,他们向采凉山逃去,鞑靼骑兵中有不少听得懂些汉语,那些败兵大呼小叫地喊着赶紧通知钦差大人离开采凉山赶回大同之类的话,鞑靼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如水银泻地般杀到了采凉山下,远远望见山上人影憧憧,代王及钦差大人的旗帜果然正在山上飘扬,鞑靼战士毫不犹豫地就包围了这座小山,同时抢着向山上攻去。

    山上投下许多嗤嗤响着而且还冒着烟的东西,鞑靼人知道眀军火器厉害,不过却没见过这么小的手雷,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