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5节 (第5/5页)
土地,后世子孙都会对咱们感恩涕零遵从无比的,到时候谁还管咱们究竟用的是什么手段啊。” 王佐呵呵笑道:“大人远见卓识目光远大,卑职只有叹为观止的份,大人说能行那就绝对能行。” 段飞笑道:“你也太捧我了,事实上要想占领且稳守北方大平原,有三大难题,天气太冷、路途遥远加上关外骑兵凶猛,不过如今咱们有了犀利火器,对付关外游牧民族已不是问题,有了羽绒衣,天气冷点也不怕,至于路途遥远嘛……很快也会成为过去式了。” 王佐叹服道:“任何棘手问题到了大人面前便可迎刃而解,那啥高压锅已经令人啧啧称奇,大人命咱们搜集鸭绒鹅绒装成一小袋一小袋地,再缝成衣服,一开始大家还很不以为然,结果这羽绒衣还真管用,穿过的人都知道它比棉花暖多了,如今羽绒衣大量装备北方部队,这都是大人的功劳,不知大人又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路途遥远的问题?卑职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段飞心中得意,忍不住献宝道:“本官命人四处搜集黑油,你当这东西只能用来点灯吗?这黑油可是好东西啊,四十多个工匠研究其用途快半年了,听说已有不少成果,其中有一种产物名叫沥青,混合碎石之后用来铺路效果奇佳,只要大量生产这种东西,从北京铺条路到广州,打个来回需要的时间至少比原来少一半!” 王佐道:“原来那黑油还有这等用途,难怪大人千里迢迢让人从海外弄了几大船的黑油,又四处搜寻哪儿有黑油出产,咦……关外不是传来消息说发现了几处出产黑油的地方么?如此一来岂不是可以在关外就地生产这个沥青用来铺路?” 段飞微笑道:“不错,本官就是这么打算的。” 短暂的交谈之后段飞离开了镇远关,他每日写给正德的折子则托王佐带回京去。 大军在贺兰山下休整了半天,新送来的火器也分发到每个战士手中,讨伐军大将阿勒汉被传到段飞面前,段飞将一份任命书交到他手里,这是正德早已写就盖章再由段飞不久前才填上名字的东西,却当做刚从京城送来的一般,慎重地交给了阿勒汉。 阿勒汉手捧任命书跪下谢恩,眼中默然垂泪,心中不知是欢喜还是苦涩,这几天之中他亲眼看到了大明是如何对付那些不肯服从的同胞,亲眼看到了大明火器的厉害,为了那些被俘虏的同胞,为了尚未被俘虏的同胞少受些伤害,在段飞不断地洗脑之下,他已有所觉悟,他是真的横下心来替大明卖力,虽然背上了许多骂名,但是却成功地挽救了许多同胞,他所作所为到底是对是错,又有谁能评判呢? 除了这份任命书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犒劳给阿勒汉领导的‘讨伐军’的,美酒熏rou对这些草原上的孤雁来说已失去了意义,真正让阿勒汉欢喜不胜的,是快马加鞭从后方送来的一叠家书,草原上的人罕有识字的,这些家书都是别人代写,其中便有阿勒汉的妻儿写来的信,阿勒汉读过之后便知道家小依然很安全,除了每日被迫去修筑城池之外一切都很好。 阿勒汉将这些信带回营中,招来有家信的族人,一一将信念给他们听,消息传出之后鞑靼营地之中一扫先前的阴晦,大家脸上都多了许多笑容,鞑靼的族群观念很强,但是局限也很大,当还未出现纵横大草原的伟大领袖的时候,他们只对自己的部落忠诚,当初铁木真也是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征服过来的,如今阿著还未有什么伟大的战绩,控制着蒙郭勒津部落的阿尔萨伯罗特虽然是达延汗的儿子,但是对大家来说也不过是个外人而已,阿勒汉他们听说族人无恙,对攻打别的部落也就少了许多心理障碍,大草原上唯一的规则便是弱rou强食,否则鞑靼和瓦刺、朵颜三卫也用不着打来打去了,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啊。 稳定住鞑靼‘讨伐军’之后,大军再次启程,这一次目标直指居延海边的亦集乃,那里位于张腋河上游,居延海与亦集乃海之间,水源丰盛,是沙漠之中的明珠,快马加鞭的情况下贺兰山两日即至,进可攻退可守,乃是塞外的一片宝地,若能顺利拿下亦集乃,在这里建立一处坚固的堡垒,大明对鞑靼与瓦刺的攻守新式顿时便将彻底逆转,到时候剑指西伯利亚,瓦刺与鞑靼根本就没放在段飞眼里。 大军突飞猛进,一路上再也没有遇到一个部落,就在即将抵达亦集乃的时候,前方探马传报说前方出现了一只只有百人的鞑靼小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