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节 (第2/2页)
便放下书卷,打量了一会儿四周。 两个侍立在书房中的宫人,看见姜鸾的动作,上前问道:“不知宓妃娘娘有何吩咐?” 姜鸾没有说话,她的视线,在书案上的一张泛黄的信笺上停住了。 那张信笺被随意地压在镇纸之下,由于姜鸾所坐的软榻,和书案的距离很近,因而她一眼瞥见,信笺上写着“越国”“攻打”几字。 但因为角度原因,再多的,她便看不到了。 姜鸾收回视线,若无其事地对两个宫人道:“本宫有些乏了,你们去景华宫,把一个叫‘玉画’的人叫过来,本宫要她按摩。” 宫人们满脸犹豫,说道:“奴才们也可为宓妃娘娘按摩。” ——这是陛下的书房,把宓妃娘娘一个人留在这儿,会不会不太好? 姜鸾睨了他们一眼,高傲地道:“就凭你们?” 宫人们无话可说,但心底仍是踌躇。 姜鸾板起脸,“陛下把你们留在这里,难道是叫你们忤逆本宫的吗?” 两个宫人慌张地跪下来,“奴才不敢!” 他们不禁在心里想到,陛下将他们留在这儿,却没有吩咐他们看住宓妃娘娘。 因此,稍微离开一会儿,也是不要紧的吧? 姜鸾满意地看见两个宫人打开门,走出书房,又把门关上了。 她静静等待了一会儿,四周幽静极了,人影全无,只有桌案上的香炉,缓缓吐出白烟。 整个书房中,安静如深潭。 姜鸾把大氅上的系带绑得更紧,随后提着心,从软榻上站起来。 确切来说,她只能用左脚站立,因为右脚崴到了,一旦用力,便钻心似的疼。 姜鸾艰难地用左脚跳了两下,跳到桌案之前。她环顾一眼四周,迅速地将镇纸下的信笺抽出来,飞快地阅读。 里面的内容让她目瞪口呆。 现任的越王——她的大皇兄,竟然要攻秦? 而且,他还是因为受到了国内世家的反对,所以不得不用战争的手段,来转移国内矛盾? 姜鸾差点要笑出来。 她把信笺按原样放回去,想了想,还调整了一下镇纸的位置,确保信笺和镇纸看起来没有丝毫的移动。 随后,姜鸾才一蹦一蹦地跳回软榻上,坐好。 之后,两个宫人将玉画带来了。 玉画一见到姜鸾,就惊声道:“娘娘,您怎么会变成这样?” 在来的路上,她就听说姜鸾受伤了,但现在看姜鸾坐在软榻上一动不动,似乎伤得比她想象中还重。 姜鸾露出笑容,安抚住玉画,又让玉画给宫人赐赏银。 那两个宫人接到沉甸甸的赏银,心中狂喜不已。他们立刻感激涕零,将心中那一点点不安,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 …… 李怀懿坐在步辇上,一路行来,不断有人对他行礼问安,但当他走过去之后,他听见身后的人,都在议论那首歌谣。 李怀懿皱眉,薄唇几乎要抿成一条直线。 动作必须要快一些了,否则,大臣们将会要求姜鸾以死谢罪。 流言是利刃,亦是噬人的波涛,每一个小看它的人,都会被它吞噬。 李怀懿来到猎场上。猎场围着很多的官员和将士,他们见到李怀懿来,纷纷跪下行礼,喊道:“臣等拜见陛下。” 声音响彻云霄,如山呼海啸。 李怀懿下了步辇,负手立在原地,淡淡道:“诸位爱卿平身。” 他的身形清正雅致,龙章凤姿,像天边不可亵渎的高洁月光。 众人站起来,纷纷上前邀赏,“陛下请看,这是微臣猎来的九只白狐!” “陛下,这是臣的猎物!” “陛下,臣猎来了一只老虎!” 还有几日,为期二十天的冬狩就要结束了,将领们纷纷拿出自己在这十几天来,猎到的最好的东西,希望能引起李怀懿的注意。 李怀懿略看了几眼,将礼部尚书喊来,吩咐道:“你记录一下。” 礼部尚书应是,连忙拿出一个册子登记。李怀懿到看台坐下,对宫人道:“传太傅。” 祝青山年纪大了,不参与围猎,但仍然每年都会跟随圣驾前来。他来到李怀懿跟前,行礼过后,问道:“陛下有何事吩咐?” 李怀懿给他赐座,又让侍人奉上热茶,等他喝了两口,才道:“太傅有没有听说那首歌谣?” 祝青山道:“微臣略有耳闻。” 李怀懿道:“这正是朕要托付太傅之事。太傅,朕要你止住流言,查出流言的源头。” 祝青山犹豫了。 他并不看好那个宓妃。但是,若要让陛下被流言牵制,也太不像话。 这样一想,祝青山立刻下了决心,他说道:“臣必不辱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