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2页 (第1/2页)
云梧摇头,到底不甘心,试探问道:“这样漂亮的行宫,定是花费了不少银两吧?”她似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托皇上的福,一路走来,我真是开了眼界,就是不知道这耗资该有多少……” “还以为你要说什么,怪不得一路上你时不时露出担忧之色,”乾隆失笑,他毫不在意地骄傲道,“不必担忧,如今四海升平,国库充盈,自然要宣扬和延续我大清全盛之势才是。” 乾隆说他有钱这个真的不是吹,他是真的命好,赶上了好时候,爷爷康熙打了好底子,哪怕晚年施行仁政,导致贪腐盛行,但雍正刚一上位就肃清了吏治,不知道抄了多少家贪官,更重要的是强行推动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些最难施行的改革,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再好接手不过的摊子。再加上土豆红薯这些高经济作物的出现,老百姓不再缺粮,人口翻倍暴涨,乾隆将雍正时期养精蓄锐积累下的战争潜力变现,疯狂扩张领土,极限时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 当然这不是说乾隆本身没有才干,反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会像乾隆一样这么会压榨商人地主和官员,比如他儿子就不行。虽然他奢靡败家,骄傲自大,但他能花也能挣,他修圆明园,给太后贺寿,六下江南,这都不是大头,在位六十年间,乾隆光在赈灾治水上头就砸了两亿五千万两白银,这还是在减免了两亿五千万两税银的情况下,另外还有军费开支一亿五千万多两,就这样,到他退位时国库还有六千多万两余银。 对云梧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近些年宫里头的吃喝用度变得愈发奢侈,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皇后份例里头的用水都是特运来的山泉水,孝贤那时候可都没有这种待遇。 可惜再英明的帝王也逃不过晚年昏聩和后继无人,看着如今自我感觉十分良好的乾隆,云梧抽抽嘴角,真的很想打 爆他的狗头。 不能急,云梧想,以后慢慢找机会,看看有没有什么是自己能做的。 奉太后游览过西湖名胜,恰好到了孝贤皇后的三周年忌日,云梧领着嫔妃们,执侧室礼恭恭敬敬给孝贤行了祭礼。 乾隆祭拜完就不知道跑哪去了,云梧也懒得问,她来到书房找几本书解闷,却不防在书案上看到了一摞没来得及收起来的书稿。 云梧好奇看了一眼,只见最上头是一首悼亡诗: 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惊岁月信如流。 断魂恰值清明节,饮恨难忘齐鲁游。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 圣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