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大争_第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节 (第4/4页)



    第四十七章 平凉城下

    公孙策成功招降那名犹豫不知如何判断的敌将,敌将复姓诸葛,名爽。生前身份了得,是定难军前身部队的节度使,复活后稀里糊涂的成了定难军校尉。

    和以往一样,招安状使用后再次暗淡无光。招降的敌将手下二百精锐军魂变成飞灰,化成战魂,投入公孙策意识海。余下的部队改旗易帜,成了花镇新的守军,足足七八百人。也就是说,刚刚招降的诸葛爽,此时是个光杆司令。

    “末将诸葛爽,拜见主公!”诸葛爽长脸,眼形狭长,给人的感觉有点阴。

    “说说平凉城内的情况!”公孙策使用虎符,召唤出一匹符马,示意诸葛爽上马说话。

    “主公,平凉城内只有千余守军,极为空虚。不过李思恭之弟李思孝征发城内民壮,披甲持兵列于城上,虚张声势。另外一弟李思敬率亲骑出城北奔,去夏州寻李思谏求援去了。”诸葛爽刚刚离开平凉郡城,得到的情报自然十成新,不会有多少出入。

    “李思谏?他也是李思恭弟弟?”公孙策想不明白李思恭手下实力怎么会这么弱,要知道西夏也是立国二百年以上的存在。

    “李思谏是李思恭二弟……”说起来诸葛爽还是认识李思谏的,原来的李思恭还可以算是他诸葛爽的部下,只是那时候李思恭只是夏州一个小小的偏将,叫拓拔思恭,还没出头改姓。哪能入得了身为一方节度使的诸葛爽法眼?

    拓拔思谏在平定黄巢之乱时跟随自己大哥拓拔思恭立过功,一同被赐姓李。李思恭死后,李思谏接任定难节度使、封夏国公,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行瑜反,朝廷以李思谏为东北面招讨使。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授李思谏检校太尉、兼侍中。二年(908年),李思谏卒,三军立李思恭孙李彝昌为留后。

    算起来李思恭为李家的发展奠基,像孙策;李思谏就像孙权,将这份基业保住了传承,还略微发扬。不同的是,李家的事业没有落到李思谏这一支,还是落到了李思恭这一支。李思恭从这一点来说,比孙策幸运。可能是因为他弟弟李思谏活的没有孙权那么长久,活得久,完全可以好好的清洗一下内部派系。

    由于李家只有他们四兄弟复活,李思恭凭借生前遗威,还有兄长的优势,当上了夏王。

    李思谏也受到部分定难军将领拥护,在夏州混日子,远比困在平凉郡的李思恭要威风,要滋润。缺少将领的李思恭,只能在泾河县城外,被公孙策一戟剁翻。

    果然,公孙策勒军至平凉城外,就看到凉军宋配部也是刚刚赶到。

    公孙策退军五里准备扎营,宋配一部也是如此,相互对峙,也与城内守军对峙起来。

    留下高顺负责扎营事宜,他带着符骑和刘威巡视周围地形,顺便摸到了宋配营地外。远处宋配军营里,除去警戒的两千部队,还有四千多的凉军在搬运物资,搭建栅栏。

    “宋配实力恢复的很快,有组织做底蕴,不是我们所能比拟的。三天的时间,又拉起一支大军!”

    “不过大多数都是复活不久的军魂,我们可以击破他!”刘威放下望远镜,他看到不少凉军行动僵硬,衣甲破烂不整,完全就是军魂刚刚苏醒的模样。

    公孙策接过望远镜一看,果然如此。心中开始衡量胜败,他符兵有成申一部,戈兵两部,弩兵一部;总计两千两百人。还有高顺陷阵天兵二百人,姜鹏二百枪兵,杜远征二百弓骑,另外李子祁后勤二百刀盾兵。

    “干了!老子知道平凉城中空虚,他宋配不知道!只要将宋配剁翻,夹着大胜之余威,平凉郡城眨眼可破!”公孙策的符兵跟他屡历战事,都是白银阶的精锐。李子祁和姜鹏四百天兵也都是融合高顺挑剩下的勇壮制造而成的,战斗力也是不俗。

    杜远征二百弓骑,也成长起来,骑射也能看得过去。至于高顺的陷阵天兵,那就是大杀器,完全可以当两千人来使用!放在地形狭窄的战场,更是所向披靡,无人可当。具体战斗模式,参考斯巴达三百猛男镇守温泉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