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节 (第3/4页)
眼就看出了差别在哪里,为自己的主公解释道。 “信念?”郭亮呢喃一声,开始想自己有没有信念,似乎每一仗他的想法很简单,打胜,还要活着。似乎这也是一种信念,但他又不确信。 “当初老主公率我们西凉健儿入京,我们的信念很简单,那就是为我们关西人好好争一口气。让关东人,让天下人知道,我们关西人是大汉最勇猛的一批人,也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关西人的重要性。不过,我们最后还是失败了。”华雄很是感慨。 看来董卓入京,还是很有内幕的,郭亮继续问:“能说详细点么?要知道很多真相都被时间扭曲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 “真相?袁绍那一伙人有属于他们的真相,我们也有我们的真相,其实都是片面的真相。这件事说起来,就很长。”华雄突然不像一个猛将,让郭亮觉得华雄像一个老学者。毕竟谁在鬼界沉睡两千年,差不多都会将自己的一生看透。 简单的来说,东汉末期的凉州一带,因为官员压榨无度,弄得依附大汉的西北各民族苦不堪言。在北宫伯玉这样一批有野心的人带领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其实说成叛乱也无所谓,实际上就那么回事。 于是大汉为了稳定凉州,不断加大凉州的军事力量,所以军费消耗日大。再加上北方的鲜卑和乌恒时常入塞劫掠,使得大汉的边军体系不断壮大。为了凑集军费,东汉朝廷只能一边加税,一边汉灵帝刘宏卖(官)筹钱。 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建立开始,就是大地主阶级主导的政权。具体的体现就是地方大族势力抬头,进而发展成名门望族,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还有五世三公的弘农杨家。他们基本上垄断了教育的权利,也垄断了地方的经济。加上朝廷中有他们的代表人做官,所以东汉这批最有经济实力的阶层是很少纳税的。 维持帝国的运转,是离不开钱的。钱不够,只能朝平民百姓那里捞钱,于是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加上接连的天灾,还有各地大族不断的兼并土地。于是有了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之后,各地大族不仅手上有经济实力,还有按照朝廷的意思组建的义勇军。有钱、有兵、有土地,一些人总会多出一些奇怪的想法。 黄巾之乱刚刚平定,凉州战事又起,东汉朝廷根本没有精力梳理地方势力,加上大战之后财政赤字。让朝廷中的一些关东官员有甩掉凉州这个包袱的打算,准备将凉州的汉人势力撤回关中。 没了关西的土地,这让关西的士族怎么过日子?没有土地的士族还算士族么?首先是关西士族和关东士族扛上了,要知道在以前,主导朝廷的官员大多数都是关西一系的,现在因为凉州不断的战乱,使得关西人才出现断层,这才让关东士族有了后来居上的机会。 再然后就是董卓带兵入京,很简单,没了凉州的战事,他董卓就要下岗,而且他还要为自己和凉州边军讨一个公道。总不能几十年的仗说不打就不打吧?再说他们也只有砍人的本事,不打仗你让他们喝西北风去? 仗着兵威,董卓成了京城的老大。当了老大,就要处理政务,首先是财政危机。 董卓会砍人,也会做人,可他对经济一窍不通。不是说朝廷缺钱么?那好,董卓大手一挥,当即将两个秦始皇当年铸造的金人融掉,铸成了钱。朝廷滥发货币,等于就是无本买卖,用凭空造出来的钱,买百姓手里实打实的东西,这不是抢(劫)是是什么? 加上世家大族不买董卓的帐,被董卓委派到外地任官的士族纷纷起兵反抗董卓,于是他就卷铺盖返回的长安。他对治理天下的事情也认清楚了,不是他能搞的来的。在长安附近修了一座不逊色于长安的大城,囤积无数米粮钱财,想过米虫的生活,坐看关东群雄互相残杀之际,他被士族联合吕布个刺杀了。 华雄说完,郭亮只是一叹,没想到自己认的父亲当年也是挺无奈的。他捏着拳头低声说道:“我父生前被关东士族坑的太苦,早晚要替他老人家好好算上一笔帐!” “主公,士族力量根深蒂固,现今无数的英才复活,士族力量可以说是空前的强大。这事不可cao之过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