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大争_第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 (第2/4页)

沉毅,带着部队安静地行军,各部井然有序,虽是行军于冰雪之上,丝毫不减散乱。

    他原本率军抵抗南侵的魏军大将吴起,但被吴起指挥五千魏武卒玩的在孟津地区直打转,最后魏国投周,吴起率五千武卒北渡大河,进击河内郡。而大河又被魏公子魏昂带五千人杂兵封锁,不想破坏魏周关系,薛讷继续屯军孟津。

    自王翦率部屯潼关之下时,黑齿常之求援,他成了大周腹心地带为数不多的机动力量,被女皇武则天委派为刘仁轨副将,协同率军驰援潼关,并要求务必击败王翦。

    薛讷,字慎言,绛州万泉人,他的父亲薛仁贵是大唐一代名将,死后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老子英雄儿好汉,薛讷身为将门子弟,大有乃父之风,沉勇寡言,显示了不同一般的胆量和气度。

    最初,他以城门郎的身份起家,升迁到蓝田令。当时,酷吏来俊臣正灸手可热,担任左台御史中丞的职位,他擅长罗织罪名,被其定罪杀害的有一千多家,按照比例计算,至少有几万人遭了来俊臣的毒手。

    酷吏凶狠,但薛讷凛然不惧,在当时,这需要不同凡响的勇气。倪姓富商出钱贿赂来俊臣,来俊臣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就令薛讷从义仓拨出数千石官粮给倪姓富商,薛讷不从,据理力争,认为义仓的贮备是为了水旱灾荒,为百姓救急,“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后来,来俊臣恶贯满盈,遭到诛杀的下场,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圣历元年八月,也就是武则天正式当皇帝不久,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可汗借口‘奉唐伐周’为名,出动十万突厥骑兵,大肆劫掠河北道各州。形势岌岌可危,武则天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薛讷出身将门,甚得武则天的亲睐,他很快提升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旅生涯。

    薛讷临行向武则天献策,认为:“突厥人猖獗,是以庐陵王李显为借口,只要明确李显的皇储身份,突厥人师出无名,就会不战自退。”

    薛讷的这个建议很大胆,当时李氏和武氏争夺太子之位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斗争,女皇为了统治的稳固,也是杀了一批又一批。薛讷他说了,因为说的有理,也正是时候,所以他没被武则天咔嚓掉。

    武则天点头称是,她马上册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同时让李显担任河北道行军大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十万唐军浩浩荡荡,直逼默啜可汗的军队,默啜可汗慑于唐军的气势,加上自己心虚,退回了蒙古大沙漠以北,

    临行前,他还坑杀了虏掠而来的男女八九万人,使内地百姓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后突厥默啜可汗一世枭雄,拥兵四十万,又有契丹、奚等民族依附后突厥,狼狈为jian,屡为边患,薛讷担当大任,长期担任幽州都督和安东都护,治军有方,二十年来,保得国泰民安,强敌不敢进犯。

    不久李隆基登上大宝,他励精图治,决心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解除周边的军事威胁。开元元年,他讲武新丰,任命薛讷为左军节度。崇山峻岭中,汇集了二十多万唐军,唐玄宗眼见军礼不肃、军容不整,大发雷霆,当场砍了兵部尚书。

    只有薛讷所部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皇帝派轻骑召见薛讷,薛讷所部号令森严,骑士无法进入阵营,直到唐玄宗亲给手敕,才得以进见。唐玄宗对薛讷大为欣赏,从此十分器重,信任有加。

    开元二年,契丹、奚和后突厥几次在边境挑衅,是战是和。六十多岁的薛讷立功心切,认为应该出兵,唐玄宗让他带六万唐军出击,有人反对,因为大夏天唐军又多是重甲,白天体力消耗很大,但薛讷一意孤行,坚持出兵。

    结果遭遇契丹埋伏的重兵,居高临下,前后围堵。诸将心生怯意,只想逃命,无奈契丹军占尽了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唐军死者十之八九,损失惨重,薛讷带领数十骑兵奋力突围,才捡回了自己的性命。回朝以后,把罪责推给众人,唐玄宗以众将不肯用命为由,将这几人统统斩首,将薛讷免官为民。

    唐玄宗开元二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洮州,继而进攻兰州和渭州抢走了大批牧马,唐廷震动,全国上下招募勇士,去充实河陇地区的防御。

    唐玄宗重新启用薛讷,让他统兵十万,战马四万匹,迎击吐蕃。十月,薛讷大军进至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与驻扎在武街南面大来谷的十万吐蕃军对峙。

    先锋王海宾精选勇士七百人,分为前后两队,身穿吐蕃服装,前队乘着夜黑风高,向吐蕃大军发起了突然袭击,五里外的后队则擂战鼓、吹号角,黑暗中仿佛来了千军万马,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已经出动,慌忙逃窜,夜色中难辨敌我,陷入自相残杀的局面,死伤万余。

    两度偷袭成功后,薛讷率领的唐军主力也及时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