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大争_第8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节 (第2/4页)

   曹cao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收复东莱诸县后张辽引军还邺城,曹cao亲自出城迎接张辽,更与辽共载一车,封辽为荡寇将军,曹cao对张辽的信任可见一斑。

    其后张辽复又别击荆州,平定江夏诸县,率军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其后从征袁尚于柳城前,张辽谏曰:“许都是天子的所在地,乃四方之会。今公远征塞北,若刘表遣刘备袭许,据之以号令四方,公之势去矣。”曹cao策判定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遂继续出征。

    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张辽壮气奋发,劝曹cao即时赴战,曹cao壮其行为,亲自把所持的麾旗授予张辽。辽遂引军突击,大破敌兵,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阵斩对方大将,古往今来的武将屈指可数。三国时期,关羽算一个,万军之中斩颜良;黄忠算一个,定军山之战以少击多,阵斩夏侯渊;张辽斩蹋顿,也是一例。

    建安十三年,那时候荆州尚未安定,曹cao命张辽屯军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sao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

    此时张辽顾谓左右道:“不可惊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

    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由此可见,张辽性格沉稳,不动如山之大将风范。

    建安十四年庐江郡有人叛变投靠东吴,张辽追击他们到霍山。霍山有天柱山,山高险峻,连绵约有二十余里,道路险狭,叛军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

    张辽意欲登山进兵,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这正是所谓“一与一,只有勇者可以前进。”

    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杀叛军首领,尽虏其众。曹cao论诸将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敌首,荡寇将军张辽功也。”于是增其邑,假节。

    曹cao灭了叛军,击败前来接应叛军的孙权后率军北归,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于合肥。孙权大将吕蒙奇袭攻下卢江的皖城,张辽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无奈被迫退军。

    建安二十年,曹cao往征张鲁,派人加急送给驻守合肥张辽一封信,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不久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cao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

    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未合便迎而击之,摧折敌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

    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于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宰牛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

    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率八百锐士于逍遥津直攻孙权大军。张辽一骑当先,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重军阵,无人能挡,直至孙权麾旗之下。

    孙权见状大惊,东吴将领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后撤,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

    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东吴战阵之间,左右突围,直前急击,东吴军阵围挡不住张辽,紧密的战阵被张辽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

    但阵中尚有余众未出,被东吴战阵重重围困绞杀。他们都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

    张辽听了,复又带几十人杀进东吴战阵之间,救出被困余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

    这一战自清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主力此时还在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守击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加上疫病,于是还军退师。张辽观察得知,令军断桥,自率诸军乘势追击,围数重,差点擒获孙权。

    这一战不仅是张辽勇气的体现,更多是他的计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