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_第1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0节 (第3/4页)

虽然没有沙场秋点兵的萧瑟,但雪花飘扬中几千甲兵列在雪地里,场面也是十分可观。

    左右前后三尺距离占一人,已是十分密集的队形,骑兵需要的空间更大。饶是密集,数千人密密麻麻站在一起都得近二十亩地。

    薛崇训身穿官服,策马而来,伏吕等吐谷浑使者几慕容嫣也跟在左右,一块儿来看这股唐军。和谈成功,他们便会开拔出境,驻扎在吐谷浑王城。

    战旗在寒风中烈烈飞舞,除了写着国号“唐”的旗帜,还有伏俟道行军总管薛的旗帜,因为这支兵马的兵权在薛崇训手里,另外还有主将张五郎的旗号“右金吾卫将军张”。

    也不知道身边这些鲜卑人看到将要占领在自己领土上的唐军,作何感想?薛崇训想他们的情绪一定很复杂,此时的唐军驻扎并不能完全算作征服者或者侵略者,因为周边国家对唐朝的认同感还是很大的。

    第三十三章 土堆

    在薛崇训的想法里,现在这种场合需要当众说几句话,也就是训话。但当他想好了台词开始喊的时候,发现效果不佳,恐怕多数人都听不见他在说什么。宽达几十亩地的校场,雪花中寒风一吹,风声又很影响音效,也没喇叭,薛崇训就算站在前面的一个小土堆上声音没什么气势。

    不过既然已经开头了,他只好硬着头皮把后面的词儿一起说完,也不管离得远的将士究竟听不听得见。最后他仰望飘扬着唐字的旌旗,来一句“为了大唐,也为自己的父老亲人。”倒让听见的将士有些动容。

    毕竟这时候的人很少能亲耳听到政客的演讲和花言巧语,他们以为是真的。

    不知道这些词儿是否感动了将士,或许很多人根本没听清;但至少感动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汉人,却是鲜卑人慕容嫣。

    慕容嫣看到身穿圆领官袍的薛崇训站在高高的土堆上,面对一大群目不转睛仰视他的汉人,此情此景让她觉得薛崇训的身影愈发高大起来。她不知道这种政客的新鲜煽情伎俩,见薛崇训一脸正气,并不觉得他是在讲故事,虽然那本就只是故事。

    不少古人信举头三尺有神灵,对未知有敬畏心态,所以誓言基本不会乱说。慕容嫣听到那低沉的富有磁性的真挚誓言,轻轻抿着朱唇,也是有些动容,心里酸酸的。

    在她的心里,土堆上那人真挚、忠诚、冷静、力量,并怀着对芸芸众生无尽的仁慈。

    “站在大唐的旗帜下,站在列祖列宗的英灵下,我剑南军承诺永远忠于社稷,勇猛无前……为了大唐,也为自己的父老亲人。”

    这些东西对薛崇训毫无压力,在记忆里,那些满肚子男盗女娼之辈在升国旗时能说得眼泪直迸,忠党爱国是言语得含情脉脉……那么现在说几句台词有何不妥?

    剑南军本就是刚招募不久的长征健儿,将帅多年轻义气涉世未深,有的已经被感动得跪倒在雪地里,第一回仰视军旗能如此富有感情。

    “国运永存……”前边一些人嘈杂地呼喊起来。薛崇训手按佩刀,取下头上的官帽,久久环视众军。

    甚至他自己都有些动容了,但是他明白人很复杂,特别是在站的官僚将帅,在危急时刻也许能富有牺|牲精神很气节,却受不了利益的诱|惑,受不了用民脂民膏锦衣玉食的诱|惑。

    慕容嫣抬起头看着他伫立的身影,想起昨晚他保护自己时的勇敢,呆呆坐在马上久久无语。

    这时薛崇训从土堆上走了下来,对伏吕笑道:“大相看到了,即将驻防王城的剑南军军纪严明,不仅不会给吐谷浑百姓带去灾难,反而能保护你们的安全。”

    伏吕也感受到了唐军的一种无形力量,正如汗王慕容氏说的一样,他强笑道:“如此甚好、甚好。”

    众官僚使节检阅罢,便掉转马头回城,薛崇训根本不管军中的事,都交给张五郎了。

    ……

    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外头仍然又是风又是雪,薛崇训自然回签押房呆着了。这公房比大堂小,只要在里面烧两盆火,然后把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