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_第1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3节 (第2/4页)

进去就见着了。”

    “同时传召政事堂的相公们没有?”薛崇训淡定地问道。这么点台阶对他来说完全不在话下,虽然近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少了,身体底子还在体力甚好。

    鱼立本撑着自己的腰站了一会儿摇摇头道:“没有,估计张相公在政事堂正纳闷呢。杂家也在太后娘娘旁边小心说了句话,可主仆有别也不敢多说,娘娘听不进去自有她老人家的道理。”

    要见皇太后,薛崇训的随从们没法进主殿都在下头等着,就只有薛崇训和鱼立本二人一起进去。殿中站着许多奴婢,见着薛崇训都躬身垂手以示恭敬,要是换作宰相大臣他们是不必如此的,因为薛崇训是太平公主的儿子及其权势的缘故在宫里的威信颇高,宦官宫女无不恭恭敬敬。大殿北面有个木台子由左右的台阶连接,比殿中的位置高几尺,台子后面应该有个宝座的,现在被一层暗金色的帘子遮着,那帘子犹如后世的落地窗帘一般。垂帘听政倒不是比喻,真有一副帘子挂着呢。

    薛崇训走近了台子,便站着执礼道:“臣薛崇训拜见太后。”

    帘子后面有个人影轻轻动了一下,大概是做了个拂袖的动作,高太后的声音道:“平身,薛郎坐下说话。”

    台子上的宦官便端了一条腰圆凳下来让薛崇训坐,鱼立本趁机走上木台子,垂立在帘子一侧接替刚才那宦官侍奉左右。

    薛崇训忍不住说道:“中书令(张说)上书变法,因法利国利民朝臣无不赞同,可是太后将奏书发还政事堂又未指出不妥之处,诸相公定然诚惶诚恐。”

    高太后沉默了一阵,声音有些异样道:“这么大的事,你都从来没来和我商量一下,我岂能随便就同意了?”

    薛崇训怔了怔,心道什么时候您“老人家”对国策政治感兴趣了?他感觉很是纳闷,有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因还要回答高太后的话,毕竟在明面上还是要保持足够的尊重礼仪的,他便忙抱拳道:“因此事是中书令在主持,我考虑不周未能及时禀报,请太后恕罪。”

    高太后冷冷地轻哼了一声道:“那你现在和我说说,真是利国利民,我便同意张说的奏呈。”

    第二十三章 菩萨

    在承香殿大殿上,薛崇训只好一五一十地给高氏解释变法的各项法令。高氏其实也有见识和学识,一般的人情道理、政策法令她都弄得明白,但是涉及到军政改革的复杂措施她听起来就有些吃力了,不是马上就能判断出好歹的。比如刘安那盐政,从制盐到零售诸多环节的协调,利益的分配就有相当的繁杂程度。

    所以薛崇训不能把法令背出来就了事,得耐心下来多般解释,便有点费力。高氏偶尔会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很认真倾听的样子,其实薛崇训心里已经郁闷了:你只要知道这样变法有好处不就行了么,又不需要自己去办!

    ……高氏确实是注意着滔滔不绝的薛崇训的,不过她是在注意薛崇训说的话还是在注意着他的人,就不好说了。

    什么官健盐政粮政,她就听到了这么些频繁出现的词儿,究竟是什么内容多半是没听进去,也没心思听。薛崇训要是知道了恐怕得气得吐血,他正在那里费力地琢磨着遣词造句尽量把变法事项说得清楚明白,多伤神的事儿啊。

    高氏坐得很端正,举止缓慢而优雅,偶尔问一句话也是斯紧慢条无论从口气到用词都很大方得体。她脸上涂抹着精致的浓妆,身上的衣着饰物挑不出一点纰漏,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就像一尊考究的家具装饰一样的作用坐在这里。

    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她的价值便是如此当尊泥菩萨么?当然要有资格做泥菩萨有资格摆在那里,都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还有人想把自己一脚踢翻换上去做呢。所以高氏觉得自己做泥菩萨一向很合格很成功。

    未嫁之前高氏有过很多自然而然的美丽幻想和憧憬,但自从嫁入李唐就发现男女之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她也就面对现实了,一直很成功地扮演着那样的角色。因为她完全管不了先帝李守礼,更不奢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额外的奖励……只是因为凡事得体,成就了贤淑温和的美名,这才很适合给李守礼家装个得体的门面。

    而现在不知怎么回事,高氏心中的一些朦胧的东西忽然之间复苏了,她还来不及去梳理和理解,只是一种本能的冲动。不过好在她一向都比较沉稳,所以并未作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儿来,一切有如往常。

    她默默地看着听着,不放过薛崇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