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3/4页)
,若依老臣愚见,当下之要务是您即位之事。普天之下,唯有皇帝陛下有权授予将领们虎符,合符方可调兵,此乃祖制断然不可更改。您一日不即位,遵照祖宗法度,朝廷便一日不得调动兵将啊!” 闻听此言,满朝文武大臣看着这位一副宽厚长者模样的老太尉,无不是恨得牙根直痒痒。您说眼下这都什么当口了,李奉贤你个老不死的还不忘借机邀功请赏,再升官你就直接升到棺材里去了。 饶是群臣心底里对李奉贤的无耻表现愤愤不平,但有些事情恐怕还是非做不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当即,满朝文武大臣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正是,正是,太尉大人所言有理。臣等恭请太子殿下承袭大统,以安万民之心。” 这位太子年纪还不到四十岁,他的面色白皙,从外表看起来像公子哥多过像一位至尊无尚的统治者。这时,他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地说道: “父皇停灵殿前,未及发丧,孤怎能作此忤逆不孝之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起初之时,大臣们都以为太子是在跟大伙客气一下,在华夏传统中,谦虚总是一种美德么!奈何,经过群臣轮番上前劝谏之后,太子仍然不肯答应下来,如梦方醒的朝臣们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位太子殿下不是在跟大伙客气,突如其来的明悟叫官僚们开始慌了手脚。要说在太平年月,皇帝继承者有如此谦逊节制的表现,那是纯孝,那是天下楷模,但是今日不同往日啊! 目下,时逢外敌叩关,一个应对不当,那就是亡国之祸呀! 遥想当年,犬戎覆灭西周,开始不也是看似平常的侵扰活动,谁知道这等小事会演变成了令大周王朝从此一蹶不振的天大祸事? 意识到火烧眉毛的紧迫性,无论太子是真的客气,抑或是故意邀买孝顺的名声,大臣们都争先恐后地跑过来游说他。关键问题是这位太子殿下好像认准了死理,提出必须给八十四世皇帝发丧完毕,然后他才能即位。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公卿们在僻静角落商议一会,随即定下釜底抽薪之策。稍后,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上殿后共同宣布,有鉴于目下情势紧急,一切当以国事为重,所以丧仪必须从简,将先帝的发丧期限缩短到七日之内,总算能把耗时缩短一多半。 急惊风遇见慢郎中啊!平日里尸位素餐的大臣们在彼此面面相觑之时,自是苦笑不迭。 这出破事要在其他时候,这位继任太子对自己父亲丧礼的顽固坚持一定会被官方宣传口径标榜为“仁孝知礼”,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番。很可惜的是,面对着仿如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的复杂局势下,继续沿用那种平静水面上的行船方式,似乎注定了是要舟覆人亡的呀! 友情推荐:《仙佛劫》 099 带路党 柔然、铁勒、东胡,这三大部族在过去的一年间势力迅速膨胀,吞并了众多弱小部族之后,从而使得自身空前强大。 如今,也是考虑到这种快速吞并活动所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这三位草原枭雄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损人利己的祸水东移策略。 大秦帝国拥有一条东起鸭禄水畔,延伸到西北阳关的漫长防线。这条由长城以及沿线的大小军事堡垒、烽燧共同组成的防御体系,堪称是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对于那些不擅攻城的游牧民族的骑兵威胁更是大得多,不过在进攻方拥有海量廉价炮灰的前提之下,采取不计伤亡地昼夜围攻,仍不失为克敌制胜的良方。那些新近被三大强族吞并的中小部族,随即被拉上前线,在皮鞭和弯刀的威胁下,非自愿地变成了填平长城防线的垫脚石。 在督战队的刀锋威吓下,不计其数的奴隶战士倒在长城脚下,去年曾遭到严重破坏的长城,在坚守了几天之后,再度被胡骑突破。 前后短短的四天时间里,铁勒人就从河套平原一路南下,眼看着杀到了上郡的郡治肤施城外。 恰逢黄昏时分,举目眺望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铁勒军营帐,上郡太守白正宗的脸上满是忧色,他用手轻轻拍着女墙垛口,叹息说道: “数十万大军哪!我们的援军又在何方?” 这时候,跟随在白正宗身后的副将躬身说道: “回禀大人,朝廷已经派人告知,先帝灵柩未及下葬,新君不能即位。遵照规制法度,未见天子颁授虎符,万不可调动大军,我们只能再咬牙坚持几日了。” 闻声,白正宗笑容愈发苦涩,听完了这位不识趣的手下,重复着几乎让他气歪了鼻子的混蛋指令,白正宗也有些憋不住火气了,愤愤不平地骂道: “朝廷里是一群混账东西呀!救兵如救火,现在是讲究礼仪和法度的时候吗?他们……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