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节 (第2/3页)
如今是陈国的新君, 一国之帝, 已不是当初那个懦弱的质子。他与沈琉璃的地位已是天壤之别,会不会趁机报复,会不会将女儿曾经加诸给他的一切, 悉数奉还给她? 每次一想到这些,柳氏心口便堵得厉害。 沈安上次带着老侯爷亲笔书写的和离书,随使臣去了趟东陵,结果在陈国滞留了将近一月,都没能将沈琉璃带回来。只说沈琉璃一切都好,傅之曜对她也很好。 可柳氏后面无意中得知沈安从东陵回来时,受了很重的伤,将养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恢复。 如果傅之曜真的对沈琉璃好,沈安为何要瞒着自己受伤的事,他这伤又是怎么来的? 柳氏越发忧心了,几次三番想走一趟东陵,可想到离京前沈琉璃的嘱托,又犹豫了。 她说,“娘,如果你不想女儿陷入被动,就一直一直呆在明城。” 她还说,“萧陈两国明年会开战,明城会是最安全的地方。” 明年?不就是今年吗? 可柳氏没听到任何交战的风声,沈茂年关过来陪她和老侯爷过年,也未曾透露过口风。两国之间的边境更是安定,并无任何摩擦与动荡。 柳氏今儿没去铺子忙,又是一通胡思乱想,索性推着老侯爷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翁媳之间叙话家常,有人说着话,也不至于心底总压着女儿的事。 明城气候适宜,老侯爷腿上的寒疾没有复发,罕见地过了个安稳冬天,但日子相较上京冷清。 老侯爷心生感慨:“在明城的第一个年关,过得冷冷清清请的,不热闹。” 柳氏道:“可不是么,就四个人吃了顿团圆饭,哪儿有过年的气氛。” 今年就老侯爷,沈茂,柳氏和沈安吃了顿团年饭。沈茂第二天就走了,沈安也要忙着府衙的事,简直跟平时的家常便饭没啥两样,没丁点年味儿。 不过在明城的这大半年,老侯爷和柳氏对沈安的印象倒是有所改观。以前,他们因为嫡庶尊卑的观念,不怎么待见沈安。可他们在明城这边的生活,皆被沈安安排得妥帖备至,他公务不忙时,便会亲自过来侍奉侍孝,甚为尽心。 柳氏的铺子能够顺利开张,也少不得沈安提供的助利。 这孩子确实是个有心的,之前是他们偏见太深。 显然,老侯爷对沈安亦没有曾经那般抵触,转头瞥了一眼柳氏道:“沈安这孩子如今记在你名下,日后定是要袭爵支撑沈家门庭,他年纪也老大不小,快二十有二,议亲的事情早就该提上日程,你这个做嫡母的怎么不上心?” 柳氏给老侯爷倒了杯茶,解释道:“父亲,不是儿媳不上心。沈安现在是陵州知府,任期一满,肯定会升迁回上京,而他又在我名下,便是未来的承恩侯,妻子首选最好是上京勋贵世家女子,必须选个家世样貌相配的姑娘,帮衬着他,cao持中馈。 如今,儿媳远在明城不甚方便相看,当地的姑娘我也相看过几家,但他似乎都没那方面的意思。” 老侯爷端起茶杯,说道:“沈安没有生母,他的婚事全凭你这个嫡母做主,这两年必须将婚事定下,不能再拖了。” 柳氏点头:“既然父亲这般忧心沈安的亲事,那儿媳过几日找个可靠的媒婆,将上京适龄婚配女子的信息收集起来,给他相看着。” 老侯爷满意地笑了笑,而后想到沈琉璃这个泼皮猴儿,脸色顿时颓丧了下来:“沈安的事,有你cao持着,我放心。可是,阿璃这孩子让人担心哪,究竟在东陵过得如何,我们全然不知,好与不好的,她怎么也不来封信?” 当初得知傅之曜被追杀回陈国,老侯爷便合计着让他们和离,沈琉璃回到上京再嫁可能稍显困难,但以承恩侯府的财力和势力,保她一生无虞,总是容易。 哪知道傅之曜不同意和离?这不和离究竟是想要好好过,还是有其它意思,就不好猜测了。 一提到沈琉璃,柳氏的脸色比老侯爷还要难看三分,眼眶也红了起来。 她比任何人都担心女儿,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rou啊。 老侯爷看着柳氏,重重地叹了口气,怨怪道:“之前早就提醒过阿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傅之曜要留有余地。你与沈茂在府上,也不知道拦着她点?” “如何拦?父亲又不是不知道她那性子,一有什么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