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2/3页)
去宁寿宫赏花,这也是难得的荣耀。 马齐对着姑娘欢喜道:“太后宣你赏花也是难得的脸面,舒儿只要得了太后喜欢,嫁给十二爷以后立足便不是难事。” 舒怡人前人后素来稳重,行事不骄不躁,遇到什么棘手事情也只管静下心来,沉着应对。 今日面对太后的邀请,却突然生出了几分紧张之感。 舒怡心里最担心的事,还是自己不能得到太后和十二爷的喜欢。 毓庆宫。 手谈两局过后,太子叫人撤了棋盘,摆了香瓜和茶水出来招待殷陶。 河南总督进贡的极品毛尖香气扑鼻,茶汤清冽,太子用完一盏后才想起今天叫十二弟过来的主要目的。 “听说皇阿玛给十二弟择了门好亲事,恭喜恭喜。”太子对着殷陶笑笑,“毓庆宫去江南采买贺礼的人已经出发,年底就能回来。” 听了太子这话,殷陶觉得颇是有些不好意思。 之前太子成婚之时,两人关系还比较一般,殷陶又觉得太子身边送礼物的人太多了,也显不出他来;且那时是小阿哥,身上根本没什么钱,故而也没给太子精心准备礼物。 太子也看出来了殷陶的不好意思,便出言安慰道:“十二弟回回出去都记挂着孤和几个孩子,每每出门都会带礼物回来。上次随皇阿玛南巡之时,十二弟送来的经书我就看着十分不错,读着很是透气儿。” 只是再好的经书也不能让他消除内心的执念,白瞎了十二弟的一番苦心。 殷陶对着太子道了谢后,两人不免再次聊起了殷陶这桩婚事。 太子对这门婚事也同四爷一样持肯定态度,道是马齐这个人不错,富察氏一族也是个好的。 但是没有提及富察舒怡其人。 从两位兄长对这门婚事的看法中,殷陶觉察出了古代女子的不易。 对于一门婚事的评判,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无视掉女孩子本身,只管父亲官位如何、家族是否显赫。 似乎只要家世好,岳父在朝中得脸,这门亲事就是好的。只要家世不足,不管女孩子本身好不好,就不算上是一门好的婚事。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或者说时代中人的确有着不少的局限性。 太子并不知殷陶在想这事,而是自顾自继续说道:“不过孤也听说,富察家出美人,那姑娘容貌上想必是个好的。” 都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听说因为荣妃那么一闹,贵妃几个都没给十二弟再指格格,如今有个好颜色的福晋也能弥补一二。 殷陶对着太子微笑点头。 果然太子的颜控属性还是刻在了骨子里的。 毓庆宫外,五爷站在大太阳底下,心里暗暗着急,却偏生要作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都派人来探了多次,十二弟依然没出来,毓庆宫伺候的人都说太子爷召了十二弟过来下棋。 五爷气结。 他原本拍着胸脯跟太后承诺今儿一定要把十二带过去,却不想遇上了太子爷这个拦路虎。 在五爷眼里,太子地位虽说稍逊于康熙,但跟他们这些皇子之间还是有着无法逾越的地位鸿沟。 五爷不敢进去催促太子爷放了十二,只得在心中暗暗腹诽。 太子也不挑时候,哪天下棋不好?非要在这天。 再这么等下去,富察家六姑娘怕是就该要出宫了。 五爷只得亲自过来毓庆宫一趟,想着将十二请回宁寿宫去。却不想人刚刚到了毓庆宫,十二弟便从里面出来了。 五爷拉着殷陶紧赶慢赶来到宁寿宫,正遇上舒怡准备出门。 她在太后这里坐了也有小半个时辰,再留下午就要到用膳时分。 舒怡是未来的十二福晋,也是太后的客人,若是此时留下来,是要伺候太后用膳的,明显不大合适。 两拨人就这么在宁寿宫前遇上,惊鸿一瞥间,五爷觉得未来弟妹生得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