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节 (第1/3页)
虽然十三已经落下去了,但是他的长子弘昌却仍旧被康熙获准去宫里学习,想来康熙对孩子还是一视同仁的。 十三府中的氛围的确不好,就连下人们都削减了大半。 如今弘昌的教育不必再管,殷陶便关心起了十三府上余下的几个格格和阿哥的成长。 殷陶一直很是重视家中孩子们的教育,尤其是安安,已经到了该念书的年纪,此时送出去上学总是叫人有些不放心,殷陶便专门请了女先生来府中授课。 京里到底还是满人多,也依然延续着关外带来了的不少习气,总觉得汉人的东西华而不实,咬文嚼字的没什么能耐,故而很少有人会专门请江南文人世家的女先生过来讲课,尤其那些要参加选秀的人家,还是更愿意请教导嬷嬷来指点姑娘。 如今十三府上艰难得很,殷陶自然是能帮一把便帮上一把,便想着把其他几个侄子侄女也接过来一并带着。 正好明天休沐(太不容易了),不如就去十三府上看一看吧。 十三从放出来以后就再没得康熙召见,也没得到什么即将被原谅的信号。 但即便如此,自从十三回来以后,十三福晋便有了主心骨,对外虽依然是闭门谢客的状态,但府内的一切却基本恢复了正常。 十三福晋是马尔汉家中最小的姑娘,也是最得宠一个,素来天真烂漫,娇憨可爱,从前夫妻两人相处之时,也大都是十三宠着护着她。 康熙四十七年木兰围场事件发生后,刚刚接到消息的一瞬,十三福晋差点儿一口气提不上来晕死过去,短短几天之内似乎要把一辈子的泪都流干。 接下来的时间里,十三福晋强制着自己镇定下来,抛开之前的手足无措一筹莫展,几乎在一夕之间长大成熟。 她开始试着一个人打理府中大小事务,节制下人,拒绝外界一切不怀好意的试探,并在不违抗圣命的前提下想办法让十三过得更好一些,好好教导府中孩子们……等待十三归来。 这日厨房送来的早膳依旧清淡,孩子们的配菜并未削减多少,倒是十三福晋喜欢吃的几样点心一个不见。 十三看着桌上那四道自己素日喜欢的菜,对着十三福晋问道:“这几日膳房是不是不太尽心,怎么都没有准备你喜欢的菜?” 十三福晋解释道:“咱们府上今年进项少,出项多,能省一些便省一些罢。那些点心工艺太复杂,用料又费劲儿,少做一道能省好多事儿呢。你别多心,你现在身子不好,需要多补一补,才会有你喜欢的菜呢。等你大好了以后,这几样菜也不多给你做了,如今既然有得吃,便多用一些罢。” 她说起要省钱的样子这般自然,一看就是这段时间节俭惯了。 十三有些心疼。 因为十三福晋幺女,家里兄长和父亲都很宠爱于她,从前从未没有为了银钱之事发愁过,现在嫁给了他反而过了这样的日子。 十三福晋也看出了十三的内疚,她拿银筷给十三另夹了一个烧麦:“爷不必多想这些,也不必为我烦恼什么,只要您平安回来,咱们一家人在一块儿,就比什么都强。” 面对这样的妻子,十三只觉得感动非常,两人在正院用完早膳后,十三又带着福晋在后花园里逛了逛,去书房给她谈了一曲自己许久未弹的《凤求凰》。 殷陶用过早膳后过来十三府上,门房一见到他便笑着迎了上来:“十二爷快里面请。我们爷和福晋都早先吩咐了,您来我们府上便是贵客,不必再特意去里面通报,直接领进来便是。” 这也是十三表达亲近的一种表现。 殷陶笑着应了一声,叫萧玉给了赏钱,跟着那人一路进了十三书房。 隔着书房老远便听到了十三的琴声。 估计书房那边早有人报给了十三,等殷陶走到书房之时,十三已经迎出了老远。 十三福晋也在十三身边站着,眼睛有些红,估计是哭过了,看神情应该是被十三琴音所感动。 殷陶心内“哇——”地惊叹了一声,十三夫妻两个的感情可真好。 十三福晋也知道自己现在脸上不大好看,她对着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