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_第13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3节 (第2/3页)

的几个嫔妃九爷大都不熟,但听说十二哥的额娘万琉哈氏也晋了妃位,九爷心中欢喜。

    这事虽说对于十二弟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却不算是“正事”,不能用快马加急送信到边关去。

    为了让十二能过个好年,九爷决定,让自己的商队给十二弟快马传书,让他在年前可以得知这个喜讯。

    九爷从宫里出来,刚刚回到府中之时就有门房来报,八爷已经来了他府上,在前院等了他足足有两刻钟了。

    九爷连忙把八爷迎到了自己书房,对着八爷笑着问道:“八哥近来管着内务府,每到年底都会分外忙碌,怎么今儿有空过来看看?”

    八爷道:“前儿得了一副极好的白玉头面和南面送来的好些稀罕玩意儿,我叫人装了两箱过来送了九弟府上,眼看着家中侄女儿就要出门,送来给她添妆。”

    八爷一说起这事九爷就得意起来。

    当初他陪着太子去敦煌之前,皇阿玛就曾承诺过他,等他回来之后给他一个恩典。

    也就是因为有这句话在,他即便在外头过得再是艰难但依然努力保持微笑,维持好和太子、十三的关系,再苦再累也没打退堂鼓。

    熬了小半年功夫以后,三人终于得以安然回京。九爷去康熙那里报道之时,不经意之间暗示了一下康熙之前提过赏赐之事。

    没想到老爷子倒也没有食言,给他家三格格赐婚了侍卫永福,留在京中,不必抚蒙。

    这事对于九爷来说,好处不光是三格格可以留京离着家中更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难得的脸面。

    上有八爷和太子等几个优秀的哥哥比着,下有十三十四两个小阿哥被康熙看重着……九爷从小就不大入康熙的眼,康熙有什么好事都不大找他,这也是九爷三十几年人生里极为难得被特殊对待的一回。

    因为三格格赐婚之事,九爷心里狠狠高兴了一下,有好几个月都处于亢奋状态。

    既然是八哥对侄女儿的一片心意,九爷自然不好拒绝。

    他叫随从将八爷带来的礼物先搬去了三格格的住处,而后转头问八爷有没有什么信和东西要带给十四,他打算遣人去一趟西北。

    十四刚刚离京之时给八爷寄信还算频繁,可近来来信并不算多,且内容也少,字里行间有些颓废,甚至还有些破天荒的说了几句十二的好话。

    八爷对着九爷好奇道:“九弟怎么突然想起来派人去西北了?可是也要给十四弟送些什么过去不成?”

    九爷略是尴尬地笑了笑:“是有点东西要给十二弟送去。”

    八爷愣了一下。

    老九专程给十二弟送东西,十四也开始说十二的好话……

    他身边最忠心的两个弟弟,从前最是看不惯十二的两个弟弟,现如今也开始向着十二了……这个世界还能不能好了?

    新年过后,太后身体越发不好了起来。

    康熙五十八年三月,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于宁寿宫,享年七十七岁,谥号“孝惠”。

    太后逝世的消息传到边关,殷陶就给康熙上了折子,请求回京奔丧。

    殷陶是从小在宁寿宫长大的,和太后感情非常人可比,而如今西北战事基本平定,殷陶继续留在这里意义不大。

    康熙收到殷陶来信后,当即提笔给殷陶回信。

    算起来,我们父子自那日一别已又两个年头。

    在你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因为我近来实在太想你的缘故,开始变得吃不好又睡不着,日日盼着你早些归来。

    今年三月,太后过世,我留在京中悲伤不能自已,身体也差了许多,双脚也开始浮肿,唯有你回来才能开解一二。

    我的儿,你这封信来得也真是时候。因着你这几年在边疆的努力,所以才能使得边陲安定,国泰民安。如今边疆已定,你也该快些回京城来。

    有地方官员在那里看着,想来出不了大乱子,你把自己身上的担子交给川陕总督,快些回来吧,朕在京城等着你呢。

    康熙给殷陶写完信后,又读了一遍确认无误便装了信封。

    他这次舍出去的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两个儿子,若是只把十二召回来而把十四留在西北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康熙想了想,只得再提起笔来给十四也去信一封,也请他和十二一并回京奔丧。

    给两个儿子写完信后,康熙又发了着皇十二子等人回京的明令诏书,遣人去西北传召。

    殷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