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节 (第3/3页)
老夫妻介绍她最以为傲的二儿子。 “吴先生好、吴太太好。”贺知非听赵素清说向日葵书店的老板姓吴。他不好直接称呼老夫妻俩为“爷爷”、“奶奶”。虽然这个称呼很亲切,但是对于第一次见面的人来说,这么称呼的话会显得不够尊重、冒失。“我是贺知非,谢谢你们之前对我mama的照顾。” 吴道源和妻子见贺知非长得白白净净、剑眉星目、清俊帅气,身姿修长又挺拔,气质清冷矜贵,但是并不傲慢。他们夫妻俩还是第一次见到长得这么好看的孩子,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贵气的孩子。 这孩子的长相和通身的气度,像是家里有着几百年底蕴培养出来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农村的孩子。 老两口见贺知非本人后,终于明白为什么赵素清会向他们炫耀她的二儿子。他们一开始以为赵素清夸大其词了,没想到本人比赵素清说得还要好。 “贺同学你好啊。”吴道元观察一个人,喜欢注意一个人的眼睛。他刚刚注意下了贺知非的双眼,清澈明亮、炯炯有神、坦诚正直,是一个好孩子。“果然像你mama说得那么优秀。” 吴道元的妻子笑着说:“这孩子长得真好,小赵你真是好福气啊。”小赵的这个二儿子无论是长相,还是通身的气度都是极好的,让人看了一眼都喜欢上。“一表人才!” 二儿子被老两口这么夸赞,赵素清心里自然是非常高兴,但是她嘴上却谦虚地说道:“老板、老板娘,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 贺知非也暗中打量了下吴道元夫妻俩,这两位老人,年龄看起来有六十多岁。老先生非常儒雅,老夫人也非常端庄优雅。他们两人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优雅知性。 这两位老人的口音听起来不是本地,而是带着些京片子,应该是帝都人。再加上,两位身上“诗书”的气质,贺知非推测这两位老人恐怕是老师,或者大学的教授。 贺知非心里想着这两位老师应该是前些年下放到宁安的,但是这几年以前被冤枉的人陆陆续续洗刷了罪名,一一回去了,怎么这两位没有回帝都,而是继续留在了宁安? “小赵,贺同学进来坐。”吴道元夫妻俩热情地招呼着赵素清他们母子。 “谢谢。”贺知非跟着赵素清走进向日葵书店内,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四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有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书籍。他还发现书架上面,还有一些破破烂烂的书,这些书一看就有历史。 除了四个大书架上摆满了书,地上也摆满了书,有教科书、字典、连环画、杂志等书。在书店的门口的右手边,也就是在窗户下摆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上摆放着春联。还有,在书店的上空,悬空挂着各种各样的画。有喜庆热闹的年画、油画、水彩画、国画等各种绘画作品。在绘画作品的旁变,还悬挂着书法作品 贺知非仔细地看了看,发现悬挂着的书法作品,有好几幅是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的作品,不过应该是仿品,临摹地是民国四大书法中于右任的书法作品。 【于右任是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擅长草书,还创造了“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的“草圣”,是华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书法家。】——选自度娘百科。 对于于右任,贺知非是再熟悉不过了。上辈子,贺知非学习草书时描红的字帖就是于右任。对于于右任的草书的精髓,贺知非把握得十分透彻。前世,他是临摹于右任的草书最为厉害的一个人,这就导致他的草书里有于右任的影子。 书店上空除了悬挂临摹于右任的草书,还有临摹颜真卿和欧阳询的书法作品。虽然这些都是临摹作品,但是却是精品。 “二娃子,快点把你写好的春联拿给老板和老板娘看看。” 赵素清的话打断了贺知非的思绪:“好。”说完,他连忙把他写好的春联从一个大布包里拿出来。他这几天一共写了两百二十二副春联,以及四副国画。 “老板、老板娘,你们看看我家二娃子写得怎么样?”赵素清从贺知非手里接过一对门对子打开给吴道元夫妻俩看。 “我看看。”吴道元赶紧把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戴上,等他看清楚后,立马惊得张大着嘴巴。 吴道元正在看这幅对联是贺知非用草书写的,看了后被狠狠地惊艳到了。他的妻子对书法也有些了解,看到后也被“吓”到了。 “好,写得太好了!”吴道元从赵素清手中接过这幅对联,摊开在桌子上,怕他自己看不清楚,又拿了一个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得十分仔细。“好好好!写地真的是太好了!” 听到吴道元这么说,赵素清心里就放心了。虽然她觉得二娃子的门对子写得很好看,但是她认为好看没用,要老板和老板娘觉得好看才有用,这样二娃子写得门对子才能卖钱。 “贺同学,你会于右任的草书?” 贺知非微微点了点头:“我的草书就是临摹于右任先生的。” “你这幅字里有于右任的草书的影子。”吴道元双眼灼灼地看着贺知非,“你写得真的是太好了!” 贺知非谦逊地笑了笑:“谢谢吴先生的夸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