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页 (第1/2页)
我在,他便在。 李倓这个人,她罩定了。 第66章 霍小玉 那么多的朝代里,她最喜欢的朝代是汉唐,泱泱华夏,大国风华,无数后人仰望的乐土。 尤其是,在几个羸弱的、被打得偏居一隅的朝代衬托下,大唐可谓是空前强大。 大唐的强大,建立在尚武的国风上,开国公主尚能独领一军战功卓越,更别提这个时代的男人了。 所谓出将入相,先是将,在边将开疆扩土,才有资格回朝竞争宰相。 这种尚武的风气下,培养了这个朝代特有的自信和热血豪情,安史之乱这种事情,无论放在后世哪个朝代,都足以让一个国家亡国灭种,而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又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的国祚。 可见这个朝代的确有让后人吹嘘一辈子的资本。 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能让无数个朝代灭绝的安史之乱,在唐朝这里,其实是可以用一年时间平定的。 之所有拖着打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玄宗肃宗的saocao作层出不穷。 作为一个后世人,霍小玉不迷信君王权威,当然,但凡看过封常清遗表的人,对皇帝再多的好感也会减到负数。 她第一次看封常清遗表时,浑身发冷一个冤死前还念念不忘给朝廷出主意,如何去打安禄山的臣子,玄宗皇帝是如何狠下的心肠,将他赐死?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被冤杀,是玄宗皇帝最sao的cao作,若是两位将军仍在,安禄山史思明这种蕃将,在他俩面前真的不够看。 玄宗为国早死二十年,哪里还有安史之乱的事情? 同理,肃宗的动作也sao出了新高度,自立皇帝,逼死亲爹,还让宦官掌兵权,如果说安史之乱的源头是玄宗皇帝,那么肃宗皇帝便是大唐灭国的源头。 对于这两位皇帝,作为后世人的霍小玉,心怀敬畏之心才是有了鬼。 如今局势的最优解,是让玄宗肃宗两位皇帝凑在一处,别再一言不合开始秀智商下限。 两位皇帝都尊为太上皇,立李豫为皇帝才是正道。 不为什么不立李倓,原因很简单,李倓有太宗皇帝开疆扩土之能力,却无太宗皇帝问鼎九五的野心,这种情况下,强行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他也会自己走下来,再把李豫送上去。 既然如何,还不如一开始便让李豫去做帝王。 李豫为帝,李倓为将,兄弟至亲,君臣不负,才能彻底改善李唐时不时的宫变,和皇位继承制。 李倓的营帐里有笔墨,霍小玉提笔写字,将李倓的处境报与李豫,至于有意推举李豫为帝的事情,她却没有去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