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节 (第2/3页)
上课做准备。 何珊走马上任,带着妇人们煮饭打杂。 两位老师带着孩子照常上课,等刘家人到了,再做交接。在此之前,还是按以前走,赵恪直接签字拿钱,带着人去前进农场买土坯、家具,订制课桌等。 他们这边为着刘家的到来忙活个不停,京市赵倬和喻兰也在顾清等人的周旋下拿到了支边通知。 赵倬分配到了雷诺河镇派出所,喻兰则分配在了镇高中教书。 雷诺河离前进农场四十多公里,离伊嘎一百多公里。 接到电话,苏梅凝眉不解道:“不是说直接辞职过来吗?怎么又去申请支边了。” 支边,还不是哪里缺人往哪里放。 “你大哥今年才40岁出头,”喻兰不舍道,“窝在家里哪行啊。” 挂了电话,苏梅有些不放心,雷诺河一条公路直通佳市,政治风向受到外界影响很大,大哥在哪都无所谓,可大嫂不行,她那身份放在外面,就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引爆的炸·弹。 翌日,苏梅收拾了块腊rou,一条一百来斤的鲟鳇鱼,让赵恪拉土坯的时候,问问杨场长能不能将人调到他那。 说来,这时候的农场可不比一般的城镇差,它们以种大米、小麦、玉米、大豆为主,兼养鸡鸭牛羊等,内设诊所,供销社、邮局、信用合作社、保安队、运输队等。 可安排的工作多了。 杨场长正被红旗农场他的老上级追着要几个刘家人呢,闻言,忙不迭地将两人介绍了过去。 喻兰父兄在港城,这个经不起查,赵恪打电话请顾森要了一本那位签名的hb书给喻兰,然后亲自去了趟红旗农场,找杨场长的老上级宋志国说明情况。 宋志国的父亲是佳市机械厂的厂长,对赵恪早有耳闻,更知道他身后站了位了不起的人物。可在听到他嫂子手里有那位亲笔签名的hb书时,内心还是震了一震。 “人来我这儿,你成放心了,只要我不倒,我保证无人敢动你兄嫂。” “谢了,”赵恪伸手与之相握,“日后有什么事,说一声。” 宋志国知道这是赵恪给的承诺。 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宋志国道:“常来往。” 赵恪点点头,隔天就让人捎了些自家做的酱、酱油、咸鸭蛋和一壶三斤的豆油。 汪师傅的手艺能差了,宋志国吃得开心的同进,更感于赵恪的这份通透,抬头叮嘱妻子道:“前天,妈不是寄来了两袋奶粉吗,家里的孩子大了,正常吃饭就成,找人给赵局长送去吧,他家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娃。” “好。”人家东西送得实在,简莲也不小气,“家里还有半斤嫩黄的羊毛线,够织一件小儿毛衣,也一块送去吧,再捉两只下蛋的老母鸡。” 宋志国点点头:“西边老李原来住的那院子,你抽空帮忙打扫一下,看看缺什么,回头你去会计那儿支点钱给添上。” “那院子,好几家盯着呢,给了他们不是惹事吗?”刚来就得罪了几户人家,日后能消停? 宋志国:“赵倬当了十几年的老刑警,你当他那本事是混出来的。再说,一座宅子几家争,给谁不给谁呀?” 简莲想了想:“能少一事是一事,回头有人问,我就说赵队长花了四百块钱买下了。” 那宅子四百块钱买下真不亏,虽说也是泥草房,可当初人家老李没少费心,地基用的是砖石,房间建的大,窗子开的阔,还给装了毛玻璃,院里鸡鸭棚用的都是好料,菜地规划的井井有条,最主要的是人家没住两年就调走了,房子跟新的差不多。 宋志国三两口喝完碗里的粥:“那你就别找会计支钱了,缺的咱们给添补上。” “好。” 不等简莲添补,苏梅搭赵恪拉土坯的拖拉机到前进农场,然后坐公交来了。 挑着个担,一头一个竹筐。 一筐装着锅碗瓢盆粮食rou菜,另一筐装着被褥毯子床单被罩布鞋土布衣服等。 简莲吓了一跳:“你、你咋挑来的?这么重!” “嫂子。”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