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1章 该干点正事了! (第1/3页)
数理教学楼中,归见风已经被半个学院的大一同学包围了。 即便是在蓟大数院,风神也是新生中最高的那座山峰,无论服与不服,他初三数竞成名,16岁问鼎imo的事实都是无可辩驳的。 只是,自开学伊始,他的行踪就十分飘渺不定,很少出现在教室,且几乎从未住过宿舍,教师们也都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完全没有追究出勤、住宿一类的事情。 谁想到他直接憋了个大。 岂止是同学,就连对数院的老师教授来说,昨晚都是一个惊魂夜。 最先被惊到的还是沈越岑,他一直有个纪律性很强的习惯,就是在四大数学期刊网站公布论文条目的第一时间,在线阅览目录和索引。 身为老数学家,在阅览的时候第一眼往往不是去扫论文题目,而是关注论文作者,以此为参照再去阅览题目和主要内容,心里会更有谱一下。 然后他就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名字jianfenggui。 因为是完全独立唯一作者的关系,这个名字过于显眼。 到这会儿,沈越岑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这是归见风。 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应该是一位在镁国从事研究的华裔数学家,毕竟这本杂志上80%以上的情况都是这样。 然后沈越岑就习惯性地点开了姓名标签,阅览作者的资料。 然后他就看到了“pekinguy”和“departmentofmathematics”。 过于眼熟。 好像是我管的地盘来着…… 这会儿再掉回头研究jianfenggui这个名字。 瞪眼也就出现了。 沈越岑马上去问有可能与归见风接触的教授和老师,结果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又因为归见风不用手机的关系,只好联系上了他的父亲。 结果就连他父亲也都不知道这件事。 好歹是沈越岑有点面子,归见风才在晚些时候回来电话。 一问方知,原来是归见风在暑假时随手投的稿。 可他……自己也不知道已经发表了。 还是沈越岑告诉他之后,打开电子邮件后才发现了期刊编辑部一系列的沟通请求,本来《数学发明》是希望他再改一改,但几次联系无果,又不忍割弃,干脆就硬来了。 就如同李峥在进入大学前始终克制专项学习一样,归见风在高中毕业前也没有贸然向数学前沿挺近。 而随着毕业解封,在向数学殿堂挺近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了一些小想法,其中自认为妙的,随手记下来,发个邮件投稿,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事情罢了。 沈越岑知道,对这样的人,怎么夸奖也没什么大用,也就只好平复心情,哄着他周一来学校,中午见一面。 对沈越岑,归见风也是骨子里的尊重,只好顶住压力来学校上课。 一开始还好,大家都比较自觉地保持了距离。 可随着某一时刻校公众号的大新闻,教室里的人都不可克制地望了过来,下课铃声一响,就像疯了一样围拥而上。 “牛逼啊,风神!!” “变形量子化是什么??我刚刚问研究生大哥,他都说不太清楚啊。” “大佬可算把英培那个逼给压下去了!” “你真的只有16岁吗??” 无数的问题、信息与表情向海啸一样冲击而来,期待他的回应。 他们本无恶意,但在归见风的世界里,这比世界末日还要可怕。 不要说说话,连呼吸都开始变得艰难。 旁人却只当他腼腆,更加把劲儿地送上了称赞。 正当归见风连抬手从书包里拿药都抬不起来的时候,一个异常勇猛的声音突然冲破了层层厚厚的嘈杂。 “停!前1000个质数给我算一遍!!” 归见风还没来得及反应,一个逼就推开众人冲上前来,背起了书包,然后…… 一把抱起他就往外跑。 那逼一边跑还一边喊着:“2,3,5,7,11,然后呢,该谁了?” “13……”归见风傻傻地点着头,“17,19……” 就这样,他一路想到了“997”。 不知不觉间,周围的嘈杂已无声瓦解,他眼前只剩下了一个纯净的世界,一个午时静静的湖面,以及一个气喘吁吁的李峥。 “呼……”李峥将他放在椅子上,才往旁边一坐,擦了把汗道,“坚持5公里负重跑的成果……想不到用在了这里。” 归见风这才四下惊望,见并没有几个人,这才顺过了这口气,满脸抱歉地望向李峥。 “对不起,对不起……” “不行的。”李峥甩了把汗咧嘴笑道,“一句对不起怎么能偿还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