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大都督卷土重来 (第2/2页)
”。巢湖虽不直接通长江,就长江而言,它是接近前线的后方。 谁掌握了巢湖,就掌握了攻守的主动权。 袁谭兵进合肥,来到了肥东地区,取道南下迫近巢湖。 巢湖有两千平方公里的面积,从西到东呈现元宝形状,而东吴的兵马就在元宝的凹槽里面,东西湖水是东吴军天然的侧翼屏障。 而袁谭就封锁了外围,兵马分布成了元宝盖,也算是把东吴的军队彻底围在了凹槽内。 但东吴在这里建立了水寨,控制了巢湖内所有的船只。 有了这些船只的话,东吴的军队就可以通过庞大的巢湖水系,神出鬼没。因此东吴兵力虽然被围,但因为能够通过水路撤退,也是不怕袁谭的围拢。 行军作战不能有一丝大意,巢湖水域地形复杂,吴兵擅长这种地形,袁军反而不适应,因此一直按兵不动。 这一日。 袁谭在中军大帐。 叮!宿主使用了千里耳效果,大数据采集中,请宿主耐心等待重要情报的到来。 千里耳只采集最重要的情报,因此看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主公!” 袁谭举目望去,就看到军师陈宫来了。 如今陈宫负责后勤方面。 “公台,可是有事情?” 陈宫面色沉重,道“这几日统计病例,得病的士兵日渐增多,这可能是瘟疫的前兆。这应该是我军多是远方人,不习惯这里的环境所致。” 袁谭对此十分重视。 少顷,一名得病的士兵到来了。 袁谭亲自动手诊治了一番,问道“大多是这种疾病吗?” “是的主公。”陈宫敬服的目光,他也是听说过袁谭神医的名声,便是张仲景都甘拜下风。 “这个是水土不服后肠胃炎引起的,可以治疗。”袁谭立刻写了一份批示,交给了陈宫,“你去派人通知最近的德仁堂,让他们把青霉素都送过来。” “仁德堂的人可不好说话……。”陈宫含蓄的说道。其实他对仁德堂是了解的,仁德堂的人做事古怪,富人的话千金不卖,穷人的话分文不收。 这让仁德堂具有极高的威望,天下士族为了治病,也不敢得罪。 “呵呵,仁德堂是主公开的。”典韦忍不住在旁边说了一句。 就看到,陈宫走的时候依旧是震惊状态。仁德堂竟然是主公开办的,怪不得穷人分文不收,主公真是仁德无双啊! ………… 另一方面。 东吴军石虎山大寨。 “什么!袁军的水土不服治愈了?” 孙策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吃惊,要知道他还在等着袁谭的兵源大规模爆发瘟疫,就是他出兵的最佳时机了。 而后世里曹cao的赤壁之战,就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导致战期延长,反而让诸葛亮等人抓住了机会。 “他是怎么治愈的?”周瑜问细作。 “听说仁德堂送去了许多青霉素……。” 周瑜他们听到消息后,只能是唏嘘不已。 周瑜恨恨道“这仁德堂真是的,竟然给袁谭送药。” 但也不敢得罪仁德堂,毕竟没有仁德堂的话,未来爆发瘟疫就没得救了。 “贤弟,如今袁谭的军队不再水土不服,战斗力倍增,这可如何是好?”孙策充满了担忧,萌生了撤出这里返回江东的念头。 但周瑜并不想就此撤退,这会让他背负更多污点。 他必须要证明自己,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战胜袁谭。只有袁丞相的败亡,才能够一雪前耻。 数日后。 孙策在大帐中见到周瑜进来,“公瑾,若是没有对敌之策的话,不如我们就撤退吧。” “兄长,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江北地区,怎能轻易撤退呢?这一退的话,再想回来就更加艰难了。” 孙策听到周瑜这番话后,岂能不知说的有道理,拱手让出这里也非心甘情愿。 “兄长,我以有一计。” 孙策心里咯噔一下,“公瑾,这一次是否万无一失?” 周瑜火辣辣的脸色一闪而过,道“兄长,虽然袁谭累日不动兵马,但他野心勃勃,他既然来到这里,就是想将我们赶回长江以南,他早晚会进攻的。” “面对袁谭的进攻,最好的办法就是埋伏了。” “我们埋伏起来,肯定万无一失的。” 孙策顿时来了精神,毕竟埋伏的话,还真是万无一失,“但怎么埋伏呢?” 埋伏的话,当然要先埋伏,不能等敌人兵到了再埋伏。 周瑜立刻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军事地图,指点过去。 孙策眼睛一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