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谁能代表华语电影? (第2/3页)
种小打小闹,也比其它国家的电影要更令观众满意,更能满足观众的白日梦。 不局限于小打小闹,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这种渴望的,就安云天所知,是后世的网文。那里面的主角,一个个实在是太吊了,他们做到了好莱坞英雄们没有做到的事,既登上了至高地位,也绝不缺少暴力和情欲,也是因此,网文有了比好莱坞大片还强烈的爽感,当真是让读者欲罢不能。 想到这里,安云天忽然一愣,话说自己这经历,放网文里也该算是主角级人物了吧?那将来自己的功业,能达到什么程度? 正在胡思乱想,那边吴羽森开口了“张导说的没错,好莱坞那一套,确实太过商业化,这跟他们本国历史太短有很大关系,像欧洲,同样是基督文明,就不像好莱坞那么急功近利,浅薄直白。美国人在好莱坞的影响下,只喜欢无脑商业片,稍有一点深度,他们就不买账。” 说到这里,他突然一笑“我那部《风语者》,就是这么扑街的,哈哈,诸位不要笑我!” 会场内发出一阵大笑,好多人边笑边摇头这个吴羽森啊。 这个吴羽森啊,就知道把锅往美国人头上甩。——安云天心中如此吐槽。 一群人批斗了一番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电影后,总算开始回归正题,吴羽森道“我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我们这些电影人,有义务将这种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但是,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拍电影,如果光靠思想和艺术,是长久不了的,我们华语电影人,还是要讲一点商业性,没有商业性的电影,就没有生命力,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无法自拔,却指望观众为你的所思所想买单,那是痴人说梦,早晚要被观众抛弃!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自欺欺人,不实事求是!这么搞的话,别说让华语电影走出去,能不能自保都是个大问题!” 他这话说的掷地有声,气场全开,在场众人不论是否同意,都纷纷鼓起掌来。安云天和柳闻霆也在鼓掌,尤其是柳闻霆,不仅热烈鼓掌,还连连点头,好似真的觉得吴老前辈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吴羽森显然早就看到了会场角落里的那两个小家伙。在座的各位都是公司老总,或资深前辈,刘得华这样的巨星在这里也是小辈而已,而且以雄性居多,一个个年过半百,一脸褶子,就他俩,浑身的青春朝气,胶原蛋白,嫩的像刚出锅的热包子,还腾腾冒着热气,实在无法注意不到。 尤其是柳闻霆,身着淡青色连衣裙,明眸皓齿,青春无敌,坐在一群中年老男人中间,虽然已经尽力消除自己的存在感,却依然非常扎眼。 吴羽森看了她一眼,笑道“这个道理,香港电影人是早就明白了的,也身体力行的去做了,在八九十年代,拍出了很多非常成功的商业片,推出了很多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明星。台湾呢,其实也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一点上甚至可以算是香港的老师,但是进入八十年代后,因为一些原因,他们慢慢的摒弃了商业性,越来越专注于艺术,结果丢失了自己的阵地。” 这话侯效贤就不乐意听了,他当即就像反驳,却被身边的朱延平拉住,示意他不要插嘴。 边上的小机锋吴羽森自然看到了,却毫不在意,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大陆呢,唉,我就不多说了,49年以后,命途多舛。好不容易熬到八十年代,电影可以喘口气了,看样子是十分红火,但那不过是长期压抑之后的反弹。受限于大陆观众不太高的鉴赏力,以及前30年极度匮乏的精神娱乐,导致他们看到什么电影都觉得好看,什么电影都想去看,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正是这一点造就了80年代大陆电影的兴旺,也让大陆的同行们,迟迟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前边说过的,电影要生存,离不开商业化。” 好嘛,刚批完台湾,现在又来踩大陆,两个地方的大佬自然都心中不爽,不过大多数还能保持涵养。但下边的记者们可就不免躁动和兴奋起来了,一个个双眼发亮,一脸看好戏的模样,把摄像机和照相机举得高高的,恨不得怼到这群大佬的脸上去,好捕捉那上面任何一点细微的表情。 其中最受的关注的,自然还是吴羽森,四周“咔嚓咔嚓”的声音响个不停,让他整个人都笼罩在一片光晕中,虽然只是坐在那里,身影却莫名其妙的看起来有了几分伟岸。 他调整一下坐姿,从旁边的小桌上拿起一杯水,喝一口,慢慢放回去,点点头,继续道“不过这几年来,大陆同行们明白过来了。像张导,那部《英雄》拍的真是不错,开了大陆商业片的先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