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_第26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2节 (第4/4页)


    只是如此之多的掣肘,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不能够有任何的行差就错,否则就是满盘皆输的局面,所花费的心力简直不知道要杀死安逸多少的脑细胞。

    如果不是这块油田收益实在太高,并且也真的能够给华夏带来巨大的利益,安逸都不会去冒这样的险。最多是在腾格里科特油田找新的储油地点之后,直接就和罗斯国当局打交道,进行一番交易之后取得现金,或者某些政策上面的支持然后就退出。

    毕竟赚的钱虽多,可是风险太大,小命都会有危险,安逸自然考虑得多一些,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可是如果换成的钾肥生意,这个就会是安全的不同。虽然化肥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可是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工业产品,并没有石油那样大的影响力。

    而且仔细算算,赚钱也根本不会少,华夏本身就对钾肥需求量每年攀升,再加上印度的需要。另外随着时间的发展,安逸收购的远洋运输公司实力的增加,也可以发展更多的客户,比如说巴西这类的农业大国。

    如果一切正常地的话,只是钾肥生意在全世界加起来的话,每年收益个几十亿美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此赚钱的生意,也就难怪安逸肯花费十二卢布去收购了,要知道这笔钱可不只是一家化肥工厂的钱,而是一家联合企业,包括工厂矿山在内的所有产业,也已经被安逸通盘收购。

    要知道钾盐在华夏目前的储量有限,可是在罗斯国却是无比的丰富。整个罗斯国的钾盐储量都差不多能够达到全世界的四五成之多,并且还都比较的集中。

    就象安逸所收购的这家乌尔拉多钾肥联合企业,就在罗斯国钾盐储量最丰富的乌拉尔地区,拥有一个超大型的钾盐矿,如此根本就不用担心资源的问题。

    就在安逸和鲁夫参观完这家乌尔拉多钾肥联合企业的钾肥工厂之后,鲁夫也是颇有感慨地强调,收购这家企业的十二亿卢布,估计其中的七八个亿都是用来买那个钾盐矿的,单看工厂的话,最多也就值三四亿卢布顶天了。

    不过这是安逸的决定,鲁夫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前事有鉴,安逸做出来的决定还真没有出现过错误,这次肯定也是一样。鲁夫也只能埋怨自己看不透,却不敢质疑安逸的的决定。

    接下来就是继续去巡视其他的工厂企业,收富科银行的职员进行陪同,安逸也是仔细地察问一番制造厂、造船厂以及远洋运输公司的财务状况。

    因为海参崴是整个远东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的中心,地位相当地重要。再加上这里有安逸三十亿卢布的投资,彼得为了更好地监管这些钱的运用,专门在海参崴成立了一家富科银行的分行。

    其实应该是叫做富科银行驻海参崴分行筹办处。一共有职员六名,负责海参崴这四家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

    目前来看,安逸的钱并没有白花,也都已经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几家企业得到大量的后续投资之后,也都已经被重新激活,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中制造厂和造船厂也正在为远洋运输公司进行新船的建造,安逸这次要求要新建两艘多用途船,用来装运货物送往华夏。另外还有两艘五万吨级的油轮,准备用来向国内运输石油。

    那条石油管道毕竟建造日期不定,明后年能有一个结果就算是快的了。而且就算是开始建造,也至少得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建成。

    要知道腾格里科特油田距离华夏至少有近二千公里远,整条石油管道如果建设的话,没有三四年根本完不成,如此这段时间的石油运输还就得靠油轮来完成。

    安逸甚至都在考虑等这两艘油轮完工之后继续建造新船,不过那个时候应该是在国内建造。华夏的造船技术落后于世界不少距离,这次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学习一下罗斯国的技术。

    当然造船归造船,远洋公司原有的船支也没有闲着,为安逸向华夏国内不停地运输着大量物资与产品。这其中包括钢材、各种矿产资源、木材、化肥原料,甚至包括石油等等,几乎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安逸也是仔细察看了这几家工厂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等文件,一切都很正常。而且这几家工厂企业的管理层,安逸也没有打算去动。目前一切求稳为主,又是刚刚重新激活过来,宜静不宜动,还是要再过一些日子再说。

    接下来安逸又去每家实地巡视,对照着财务等等报告,也好做到心里有数。巡视的结果一切也都很正常,到此这次的罗斯国巡视之旅就算是全部结束。

    不过正在安逸在海参崴的红星假日酒店休息,准备收拾一番心情回归的时候,鲁夫却跑了过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