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东都洛邑 (第3/3页)
城下的阵阵哀叹。 想当年,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竟将烽火当作儿戏一般,最终引来了犬戎将镐京洗劫一空、毁于一旦,这位天下宗主和那红颜祸水死在战乱之中,连那刚刚被立为太子的小儿子伯服也是悔恨自己生在了帝王家。 经此一劫,废太子宜臼被拥立为天子,这位周平王眼见犬戎对镐京的不断袭扰,加上地震、灾荒等自然灾害带来的颓废景象,不顾周公的反对,将周王室由据险可守的镐京迁到了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从此,华夏历史由西周步入了东周,周王室再也无力遏制诸侯们窥视天下、逐鹿问鼎的野心,在偏安一隅中走向了没落。 马车缓缓驶入洛邑城的西门,向车外望去,这座东周都城的街道上却也是人流熙攘,路人的交谈声、商贩的叫卖声、店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俨然一派太平光景。 陈政忽然想起,当年大禹治水后,用九州之金铸造的九鼎不就存放在洛邑周王室的太庙中嘛,那可是天下王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即使到了如今的战国末期,那也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国之重器。只可惜那九鼎未能流传后世,在历史的烟波浩渺中神秘消失了。 既然自己途经此地,岂能与九鼎擦肩而过呢?!这才真是过了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 陈政一行人在洛邑城中找了一家驿馆住下,一切安顿停当后,便打听起了太庙的方位。 那驿馆掌柜一听,你这位公子闲着没事儿打听太庙作甚?那可是只有周王室的人才能进出的地方,平头百姓压根儿就别想靠近。 当“九鼎”这两个字从陈政嘴里说出来时,吓得驿馆掌柜急忙上前捂住陈政的嘴,又捂住自己的嘴,反正是见嘴就捂,然后用另一只手在脖子旁边比划着砍头的动作,低声道“当年周天子派王孙满慰问楚庄王时,楚庄王只是问了一下九鼎的大小轻重,天子便视其为有夺取天下之意。如今周天子虽住在洛邑的王宫里,可在天子之下还有一个西周公、一个东周公,他们一个占据洛邑、一个占据巩邑,纵然两家近在咫尺,那也是明争暗斗、互不相让,稍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剑拔弩张、兵戈相向,你一个外地人可不敢随意走动,更不敢祸从口出、引来杀身之罪。” 驿馆掌柜虽是一番良言相劝,可陈政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却是心有不甘。在陈政的想象中,自己若是趁着某个雷雨天,在周王室的太庙广场上放起一只风筝,然后带着九鼎穿越回去,那岂不是立下大功一件! 可眼下别说带着九鼎穿越了,连太庙的大门能不能进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李牧倒是颇为善解人意,在陈政的房间里劝道“吕大哥不就是想进太庙看一眼九鼎嘛,明日我便随大哥前去试探一番,只要带上几件箱子里的宝贝,我就不信看守太庙之人都是铁打泥塑的不成?!” 想起第二天的太庙之行,陈政激动得翻来覆去,几乎整晚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陈政从嬴柱赠送的箱子里拿出几件玉璧装在身上,嘱咐老仆人和韩国队员们在驿馆里好生留守,自己和李牧去去就回。 循着驿馆掌柜的坐标,陈政和李牧在洛邑城中一路奔走,将近一个时辰后,才远远看见太庙的大门。 果然,太庙的门前站立着几个手持长戟的兵士,一个个面相庄严、威风凛凛。 李牧从陈政手中接过玉璧揣进怀里,径自向那几个守卫走了过去。 陈政忐忑不安的远远看着,只见李牧与一个守卫窃窃私语了一阵,那个守卫又将其他几个人招呼过去,李牧被围在了当中。 片刻之后,李牧面带笑容走了回来,陈政一看,有戏! 在几个价值不菲的玉璧作用下,太庙守卫们对好奇心满满的战国土豪也是难以抗拒,谁让现如今没落的周王室只给发基本工资呢。 结果是,陈政可以趁着这会儿里面没人进去参观一下,时间不能超过半个时辰,携带兵刃的李牧却被拒之门外。 李牧笑道“吕大哥只管进去,小弟在门外等候便是。” 陈政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一时间竟不知所措起来,但事已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在李牧坚定的眼神鼓励下,一步步向太庙走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