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9节 (第5/6页)
、杨展等部,纷纷聚集兵马,响应号招,袭击大西军,一度还复夺了重庆,向成都进攻。 不过这时弘光朝廷的主要精力是对付南侵的清军,在四川作战的,都是本地的人马,根本不是张献忠的对手,很快就被张献忠击败,退守重庆,不敢在进攻。 同时清廷也派人下诏,诱降张献忠,但张献忠对此置之不理,而这时清军的主力都在江淮一带与商家军作战,也只满足于占领汉中、陕南之地,暂时也无心图取四川。而张献忠这时也不思进取,在成都养尊处优,又过了一年多的舒心日子。 在顺治三年(1646年),吴三桂和尼堪奉命率军入川,也宣告张献忠在四川的好日子,终于过到头了。 吴三桂由夔州入川,首先进取重庆府,这时留守在重庆府的明朝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军务王应熊病故,余部曾英、杨展、于大海、王祥等人纷纷投降吴三桂,拱手将重庆府让给了清军。而另一路清军也在尼堪的率领下,由汉中南下入川,攻取了川北门户阆中。 于是吴三桂派部将马宝、夏国相由重庆率军西进,夺取川南州县,然后率师北指,进逼成都,而自己领军与尼堪汇合南下,分从两路夹击成都。 而张献忠也决定先击败南面的清军,然后再北上与吴三桂一战,于是亲率大军,出成都迎战马宝、夏国相部人马,打算双方激战于彭山的江口,那知清军虽然兵少,但却十分悍勇,大西军根本不是对手,结果张献忠被清军打得大败,只好退回成都。马宝、夏国相也率军由南面逼向成都。 这时张献忠才知道清军厉害,不是明军可比的,因此也不敢在成都停留,决定率军北上迎战清军,并伺机逃入陕西去,仍然用用流冠战术,与清军周旋。同时还尽杀自己入川之后所纳的妻妾,幼子,然后分兵四路,分由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为大军的护卫,向陕西进发。于当年十月,张献忠亲率大军,扎营于西充凤凰山,与清军对持。 大西军的士兵本来都是四川农民,一多半都是被迫入伍,以前大西军连胜明军,到还没什么,但这时见清军势大,自己不可敌,都心无斗志,因此纷纷逃亡。而张献忠闻报之后,欲将所有逃兵全部诛杀,部将刘进忠进谏道:“生灵不可妄杀。”但张献忠不纳,反调刘进忠回军凤凰山一同诛杀逃兵,但刘进忠害怕张献忠这时借故调自己返回,不敢自投虎口,于是连夜弃走,到清军的大营,向吴三桂投降。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五一章 四川战事(下) 刘进忠投降,也将大西军在凤凰山一带的驻军分布、虚实全部都告诉给吴三桂和尼堪。 得知这时大西军人马虽多,但的几员主将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人这时都不在张献忠的身边,吴三桂认为应该抓住战机,立刻出击,但尼甚对此却半信疑,又担心大西军人马众多,因此也举棋不定。 吴三桂见状,决定独自出击,在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令以刘进忠为向导,部将高大节率领精锐骑军,轻装疾进,出其不意,对大西军发起突然袭击。 二十七日清晨,清军隔太阳溪与张献忠的大西军相遇。面对这意外的突然来袭,张献忠率军创促应战,指挥大西军马步兵迎战清军。 中午十二时左右,吴三桂率大军赶到战场,遣部将胡国柱向大西军右翼进攻,郭壮图攻击大西军左翼。自己亲率人马,中路进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一直打到黄昏时分,大西军终于抵挡不住,全线溃败。 就在这时,张献忠带着十几名卫士在太阳溪边督战,刘进忠为吴三桂指点道:“这就是八大王。”吴三桂立刻下令,向张献忠齐发乱箭,在混乱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清军大获全胜。而这时马宝、夏国相也攻克了成都。 在张献忠死后,部将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不敢再向陕西进军,众人合兵之后,决定以孙可望为首,率军向南,在重庆府境内,受到明降将曾英部的阻击,经过了一番激战,孙可望等人军击败了清军,并临阵斩杀了曾英。这时孙可望本打算继续率军进攻,夺取重庆做为川中的立足之地,但这时吴三桂己命大将高大节、王屏藩率军来增援重庆,因此孙可望等人也不敢在重庆停留,率军南下,向贵州方向转移,后来退进了云南。 而吴三桂本来就打算在四川占地割据,在占领了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四川最重要的城市之后,也忙于稳固占领地区,设将守卫,招降大西军的余部,因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