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_第3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1节 (第4/6页)

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当然还有一部份是商毅安插在参政院里,付责引导的人。总之是鱼龙混杂,啥同的都有。

    而且中国的适应力也确实很强,尽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构,但在渡过了最初几天的新鲜感之后,很快就进入到正常的状态中,毎天都有无数的提案上交到执委会,提案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样都有。

    最热闹的当然还是讨论题案的时候,现在东林、复社、几社等几个明末时期大规模的团社都己经衰落了下去,而且参政院的人员也是平均的来自六省一市,不可能有那个团体能够占到绝对多数,正所谓是文人相轻,谁都不服谁,无论是什么人提出议案,都会立刻冒出一大堆的质问,不过谁也有自己的小团体,也会有一些在傍边摇旗呐喊、帮鼓助威的人,因此也都争得不可开交,双方的人员也展开唇枪舌剑,并且引经居典,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但几乎每一次争论很快都会跑题,变成了所谓的君子小人、道德理义上面去了。

    不过毎一个人还都乐此不彼,而且越来干劲还越大,毕竟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也是很不错,说好听一点是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说难听一点,就是在这里可以骂人自由,是想骂谁就骂谁。

    但吴甡、史可法、黄宗羲等少数原弘光朝廷的高层官员却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过去在朝廷的金殿上,这种场面可是见得太多了,几乎毎一次殿议都是这样,一开始还是讨论正事,但后来很快就跑到了什么君子小人,忠臣jian党上去了,最后什么结果都讨论出来,只好等第二天大家再接着吵。只不过现在是换了一个地方。

    当然在参政院有一个最后投票表决的制度,到是不会没有结果,但尽管如此,每天无意义的争吵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天也通过不了几个议案,有一次为一个议案居然争到了傍夜,最后提案者实在掐不住了,釆用拒绝回答的方式,才得以开始投票表决,但这时众议员才发现,刚才争论的内容早已经离题三千里了。

    这样的结果到并不出商毅预料,其实在现代社会中,议会就是各党派集团吵架的地方,甚致会经常上演全武行,除非这个议会只是做为政府的橡皮图章存在。只不过在现代社会中,议会制度发展了数百年,己经十分成熟,每一个议会都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这套规章制席允许的范围内,再怎么争吵也不会太出格,至少也在讨论议案的时候不会跑题。

    不过商毅有意在成立参政院的时候,没有把这套规章制度拿出来用,先让他们去吵着再说。自巳在一边偷着乐。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二三章 南京见闻

    就这样参政院里吵参政院的事,而内阁办内阁的事,大家互不相干,这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不过再怎么吵,由于有了投票表决这个制度存在,参政院也总会通过几个议案,然后转交给内阁。而内阁和商毅也会从中选择合适的接受执行,而不合适的,就找个借口拒绝,反正成立参政院的时候就己经规定好了,内阁有这个权力。而且毕竟还是从其中选出一部份议案来执行,因此参政院也没有什么不满意。

    只不过参政院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执委会也开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参政院的运行进行一些微调,首先是对提案的审议加严了,最初执委会对提案的审议很松,七成以上的提案都能从执委会通过,让所有议员进行讨论。但随着提案增多,而讨论提案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提案的积压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执委会对提案的审议也严格起来,一些不知所云,内容过于偏激,或是以前有过类似的提案,都被卡了下来,结果这样一来,提案的通过率也下降到不足三成,但这也是规则允许的执委会的权力。

    再就是讨论议案的时候,执委会也尽力控制,一但跑了题,就赶紧拉回来,不使讨论离题太远,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完全控制跑题,因为只有跑远了执委会才会发现,而且有时连执委会的成员也跟着跑了,但也算是节省了不少的时间。而参政院的效率也提高了一些。

    参政院也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修修补补中,慢慢的度过着。而和参政院的热闹高调相比,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悄然无声的进行着。银币己经越来越被民间接受了。

    命名为中华通宝的银币,己经发行近半年的时间,一方面是在南京政府的信用保证力,而且税收可以用银币支付,还有一定的返还;另一方面银币的使用也确实比白银和铜钱方便得多,至少不必带着一大包白银或是好几串铜钱出门了,也不必去分辩什么白银的成色价值。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